我國已建立“篩-評-控”逐級識別與分類管理的新污染物治理體系
今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方案》,對新污染物治理工作進行全面部署,提出了新污染物治理的主要目標任務和重要行動舉措,其中,也強調要加大新污染治理的科技支撐力度。
今日,生態環境部科技與財務司司長鄒首民在8月新聞例行發布會上表示,目前,我國在有毒有害新污染物監測分析、風險評估、排放源溯源、污染物有效去除技術研發與評價等方面開展了一些工作,研究建立了“篩-評-控”逐級識別與分類管理的新污染物治理體系,形成了《化學物質環境風險評估技術方法框架性指南(試行)》等系列標準/技術規范,有效支撐了新污染治理工作。但總體來說,科技支撐的基礎相對薄弱,下一步我們將積極加強與國家科技部門的協調聯動,重點從以下兩個方面強化科技支撐。
在加強新污染物治理科技攻關方面,積極推動在國家科技計劃中部署相關研究項目,加強新污染物毒性測試、危害機理、計算毒理、暴露預測、環境歸趨、追蹤溯源、監測檢測等基礎研究;大力研發新污染物綠色替代品、替代技術、減排技術和治理修復技術,加快新污染物環境風險管控技術推廣,提升新污染認知和治理修復能力。
做推動建設科技創新平臺方面,在新污染領域推動創建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強化國家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科學觀測研究站體系,打造新污染物領域的國家科技戰略力量,切實提升新污染物治理的科技水平。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生態環境部:擬對環評弄虛作假者禁止從業2020-09-07
- 生態環境部:重點區域“散亂污”企業基本完成整治2020-09-11
- 生態環境部:擬于6月底前啟動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2021-05-27
- 生態環境部要求今年要有序推動綠色低碳發展2022-01-10
- 生態環境部2022年將嚴把“兩高”項目準入2022-01-10
- 今年生態環保工作怎么干?這個會議這么說……2022-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