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7月工業企業營收較快增長!新一波穩增長政策在路上
7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有所下行。
8月2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今年1-7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1.1%,前值為增長1.0%。
不過,從營收來看,1-7月,工業企業營收較快增長。數據顯示,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8%,保持較快增長。分行業看,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16個行業利潤同比增長,占39%,與上半年持平,其中14個行業利潤增長5%以上。
而從7月單月看,受國際國內等多因素影響,工業品價格整體下行,全國PPI環比由平轉降,同比漲幅繼續回落,這也拖累了規上利潤。
“從量、價、利潤率角度來看,7月這三項都起到拖累作用。7月大宗商品價格下滑帶動PPI下行,同比增速下滑了1.9個百分點,價格漲幅回落因素導致1-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較上半年回落2.3個百分點。”紅塔證券(601236)宏觀分析師殷越對《華夏時報》記者分析表示。
不過,一個亮點是,裝備制造業利潤持續恢復,汽車行業利潤回升較快。
受益于產業鏈供應鏈持續恢復、減免車輛購置稅政策提振消費需求等有利因素,1-7月份,裝備制造業利潤同比下降5.7%,但降幅較上半年收窄2.1個百分點。7月份,裝備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6.8%,增速較6月份加快2.7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回升。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高級統計師朱虹介紹,下階段,要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積極擴大有效投資,不斷釋放消費潛力,加大助企紓困力度,為工業企業效益繼續恢復創造有利條件。
規上利潤負增長
受疫情、高溫、需求不足的影響,7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下滑0.1個百分點。
“1-7月,營業收入利潤率為6.39%,較上月下滑了0.14個百分點,制造業拖累是主因。1-7月制造業營業收入利潤率降低0.16個百分點,其中每百元資產實現的收入減少0.2元,每百元收入中的成本增加了0.19元。”殷越表示。
分行業結構來看,工業企業的利潤結構有所變化。其中,高位成本和需求減弱共同擠壓制造業的盈利空間,7月上游和下游制造業利潤占比分別較前值減少5.7和1.0個百分點。
數據顯示,1-7月份,原材料制造業利潤同比下降21.6%,降幅較上半年擴大7.6個百分點,影響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較上半年回落2.2個百分點,是下拉工業企業利潤增速最多的行業板塊。
與此同時,今年以來,工業品出廠價格漲幅逐月回落,7月份PPI同比上漲4.2%,漲幅較上月回落1.9個百分點。工業品價格漲幅從高位逐步回落,對工業企業收入、利潤增長的拉動作用逐漸減弱。初步測算,價格漲幅回落因素導致1-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較上半年回落2.3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7月房地產銷售和投資雙雙下滑,地產下行帶動相關產業利潤增速下滑。
一方面,相關上游原材料的市場需求減少帶動利潤增速下行。1-7月鋼鐵行業利潤同比下降80.8%,降幅較前值擴大12.1個百分點。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利潤增速為-8.2%,降幅較前值擴大2.4個百分點。同時,地產后周期類行業受到拖累。1-7月家具制造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速為-0.7%,較前值下滑3.3個百分點。
同時,在高價原油庫存尚未消化但終端成品油價格下調的影響下,1-7月石油加工行業利潤下降44%,降幅擴大11.6個百分點。受此影響,化學原材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和化學纖維制造業的利潤增速較前值分別下滑7.1和9個百分點。
而上漲的行業則集中在兩個領域。
隨著迎峰度夏能源保供持續發力,煤炭原油產量及發電量實現較快增長,并帶動相關行業利潤增加。1-7月份,采礦業利潤同比增長1.05倍,拉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0.3個百分點;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利潤降幅較上半年收窄5.6個百分點,利潤改善較為明顯。
此外,受益于復工復產和政策刺激的提振等,7月份裝備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6.8%,增速較6月份加快2.7個百分點。
“在減免購置稅等政策刺激以及出口帶動下,汽車行業利潤增速的改善十分顯著,7月份汽車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77.8%,增速較6月份加快30.1個百分點。鐵路船舶及其他運輸設備、電氣機械行業利潤分別增長29.6%、25.6%,均實現快速增長。通用設備制造業利潤增長5.9%,增速加快0.9個百分點。”殷越表示。
新一批穩增長政策行至路上
值得注意的是,8月以來,大部分工業原材料價格在繼續下行,受疫情、高溫、限電等因素的影響部分行業開工率也在下滑,價格和數量可能仍然會是企業利潤的拖累項。
在殷越看來,本月制造業利潤增速的下滑可能會影響到相關企業的股價表現。不過,近日,新一輪穩增長舉措接續發力。
8月2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在落實好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同時,再實施19項接續政策,形成組合效應,推動經濟企穩向好、保持運行在合理區間,努力爭取最好結果。
新出臺的19項接續政策涵蓋拉動有效投資、降低企業制度性成本、合理支持住房需求等多個方面。
比如,專項債方面,5月23日國常會要求“今年專項債8月底前基本使用到位”;7月28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專項債務限額”;8月24日則要求“依法用好5000多億元專項債結存限額”,在新增專項債限額基本發行完畢的基礎上,追加了專項債結存限額。
政策性金融工具方面,6月1日國常會提出“要調增政策性銀行8000億元信貸額度”,6月30日召開的國常會提出“通過發行金融債券等籌資3000億元,用于補充重大項目資本金或為專項債項目資本金搭橋”;而8月24日召開的國常會在此基礎上,增加3000億元以上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額度,不過沒有追加政策性銀行信貸額度。
“預計后續可以期待政策發力對地產的托底、對基建的帶動、以及對消費的刺激效果。”殷越表示。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穩定恢復 2021年規上工企利潤增34.3%2022-01-28
- 市場“利率”內卷,消費金融成了“苦差事”2023-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