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經濟需求增長是保持貨幣穩定的基石
8月30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數據顯示,當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1美元兌人民幣6.8802元,前一交易日報6.8698元,調降104個基點。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上一交易日收6.9210,8月30日開盤價為6.9050。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自今年3月從6.31高點回落后便進入下行通道,經過5月中旬企穩回升后,近期再次出現下行態勢。然而與此同時,近期中國外貿卻在全球經濟衰退風險加劇的大背景之下,取得了“逆勢”增長的亮眼成績。具體來看,7月我國進出口總值達3.81萬億元,同比增長16.6%。其中,出口2.25萬億元,增長23.9%。1月至7月,中國貿易順差3.14萬億元,擴大62.1%。
從主流經濟學的視角來看,如果一個國家出現貿易順差,對貨幣的需求會相應的增加,外匯也會以增加的方式流入,因而導致貨幣匯率的上升。也就是說,在此邏輯之下“大順差”應該會帶來“強匯率”,然而這一結論卻與近期人民幣匯率的下行走勢相背離。為何近期貿易大順差的表現未能帶動人民幣匯率走強行情呢?
事實上,若從實際操作的角度來看,不能僅從貿易順差來看人民幣匯率走勢。因為在技術層面上,有些外貿企業出于規避匯率風險的考慮,可能會在人民幣匯率下行預期比較強時延緩成交訂單的結匯,這種情形之下,雖然訂單已被納入出口額統計之中,但人民幣需求并沒有隨之而來。
而從外部環境來看,美聯儲加息預期持續升溫,使全球非美貨幣整體呈現貶值趨勢。今年以來為遏制高企的通脹水平,美聯儲步入加息通道,自今年3月份以來已加息四次,年內累計加息達到225個基點,這是美聯儲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最激進的加息步伐。美聯儲加息前后,包括歐洲央行、加拿大央行等在內的全球多個央行也開始了加息進程。日前,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全球央行年會上再次確認了美聯儲降低通脹水平的決心,并表示仍將“大幅加息”。原本市場預期在美國經濟陷入技術性衰退的風險增加之下,美聯儲或將選擇在9月份放緩加息節奏,而這次鮑威爾的講話毫無疑問超出了市場預期,再度釋放大幅加息的信號,成為近幾日非美貨幣大幅走低的直接觸發因素。
由此可見,美聯儲大幅度的加息操作,導致美元利息升高、收益增加,因而全球范圍內的短期資本轉而涌進美元港灣,使美元指數持續走強,相對應地,非美貨幣需求下降,呈現貶值走勢。近一段時間以來,日元兌美元匯率一路下跌至20年來新低,跌破138,主因正是美聯儲加息。為此,日本央行總裁黑田東彥在全球央行年會上表示,阻止日元下跌將需要日本央行大幅加息,但那會嚴重損害緩慢復蘇的經濟,因此“在工資和物價穩定、持續增長之前,除了繼續放松貨幣政策之外,我們別無選擇”。
更關鍵的是,全球新興市場經濟體與發展中國家正受到來自美聯儲加息浪潮的強烈沖擊,不少發展中國家都出現了通脹明顯攀升的態勢,并面臨大量資本流出風險。阿根廷、土耳其兩國的通貨膨脹率都在70%以上,而巴西、智利、波蘭等國的通脹率也達到10%以上,屬于比較嚴重的通貨膨脹。高通脹與這些國家的貨幣貶值有密切關聯,從今年的數據來看,美元對世界上大多數貨幣的升值幅度在10%以上。為此,許多新興市場經濟體央行不得不跟隨美聯儲采取加息措施,但在高企不下的通脹和日益加劇的債務問題面前,已收效甚微。
整體來看,此輪人民幣貶值態勢主因還是在于美聯儲加息、外部流動性收緊,導致部分出現在股票市場、樓市的短期熱錢撤出,因此我們也要強化對短期資本流出的風險評估,而不能僅僅關注貿易順差或外商直接投資的統計數據。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匯率會受到短期金融資本流動的擾動,但長遠來看,由貿易、投資驅動的實體經濟需求才是奠定人民幣匯率長期運行在合理區間的基石。
為促進人民幣匯率的長期穩定運行,筆者從實體經濟需求、貨幣政策、金融管理等角度,提出以下政策建議。一是要持續做大做強中國經濟的基本面,繼續擴大民營企業的韌性,堅持招商引資,優化營商環境,以良好的經營環境將跨國企業的投資留在中國。二是貨幣政策要保持穩健,在確保出口表現優異的背景下,讓外部資金順利回流本土,避免結匯放慢。三是加強外管局對金融賬戶的管理,對于非特殊賬戶的資金,以及非正常流動的資金要采取穿透式的監管。四是不斷優化主權財富基金的配置,調整非美貨幣資產和美元資產的占比,同時加強主權基金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投資,將金融財富轉化為實業的財富。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一季度國家多措并舉 助企紓困穩增長2022-04-18
- 數字人民幣場景生態漸豐富 智能合約成下一風口2022-09-08
- 央行加快推進數字人民幣體系標準化建設2022-09-09
- 央行:將進一步簡化境外投資者進入中國市場投資流程2022-10-10
- 前三季度我國人民幣貸款增加18.08萬億元2022-10-12
- 央行:9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3.03萬億美元202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