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環保!鐵投人這樣守護綠水青山
堅持綠色發展理念
打造生態宜居環境
軌道交通公司在川項目
嚴格落實屬地環保要求
堅持從源頭防治
持續開展大氣污染防治行動
有效降低建筑工地大氣污染指數
助力蓉城藍天保衛戰

成都地鐵27號線3-3項目
黃忠站環境管控及揚塵治理情況
獲央視《新聞頻道》宣傳報道

都四山地軌道交通項目
桃子坪隧道出口
作為全線唯一示范點
對環保管控開通線上視頻實時直播
接受全國人民監督
創建文明工地
保衛藍天綠水
讓我們來看看這些項目
有哪些環保妙招!

成都地鐵27號線3-3項目
成都地鐵27號線黃忠站是全線外部環境最為復雜的一個車站,它臨近三環,車流量大,受汽車尾氣影響較大,且周邊小區房屋結構距離基坑最近的3.5m,最遠的12m。一直以來,空氣質量管控、揚塵治理都是項目面臨的重難點問題。
“一源一策”引路快速生產
項目以“環保+生產”為主題
邀請專家、交警、城市執法、街道等單位
先后召開專題會議和現場檢查調研14次
根據車站年度施工計劃
研究制定車站“一源一策”月度方案
采取增設備、上措施、強管控等方式
助推環境治理與施工生產相融互促
全力打造市級“引領型”工地
保障車站節點目標順利完成

增降有序效率環保雙提升
車站組織安裝2000目自動天幕、7臺高空霧炮
對非道路移動機械加裝霧炮設施
建立AI智能識別系統
分類監控進出工地車輛情況及霧炮開啟情況
在施工過程中自行噴淋濕法作業
對違規行為自動報警
在車站全域實施全覆蓋降塵
確保完成大氣指標的同時
推進現場施工生產

全面推廣引領軌道施工
黃忠站多措并舉
從建筑工地源頭防止大氣環境污染
實現大氣環境質量與施工效率雙提升
8月9日
成都市委常委、副市長王志華
深入成都地鐵27號線黃忠站
檢查調研建筑工地大氣污染、揚塵治理
及安全生產情況
8月14日
央視《新聞頻道》對黃忠站
環境管控及揚塵治理情況
進行了宣傳報道
各區(市、縣)紛紛派出工作組
前往車站觀摩學習


都四山地軌道交通項目
都四山地軌道交通項目是致力建設脫貧攻堅的典范、民族團結的橋梁、綠色發展的示范。項目緊鄰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高山生態系統及大熊貓、金絲猴、珙桐等珍稀物種責任重大。
針對本標段自然環境、生態環境的特點,項目嚴格執行有關環保、水保政策和法規,落實設計文件要求及項目環評報告的環保、水保措施,對工程所在地生態環境實施積極性保護。
專項提升促環保
為進一步落實環境保護主體責任
項目開展生態環境專項提升工作
健全完善生態環境運行體系
多次組織召開生態環境提升專項會議
與業主、設計、監理單位共同討論制定
本標段各工點生態環境提升專項方案
針對各項環境提升工程
公司領導進行認領包保
明確提升完成時間、責任人
按日督導落實

多種舉措齊發力
1
隧道水處理
● 減少隧道排放水量,針對隧道內施工涌水問題,加強超前地質預報,全隧增加紅外探水檢測,提前探明掌子面前方富水情況,針對性采取雙液注漿封堵裂隙,減少裂隙水排放。

● 實施隧道清污分流,因裂隙水符合直排相關要求,項目同步設置清污分流系統,掌子面打設排水孔,通過水管直接收集至集水箱,由專用清水管道排放至洞外。

● 提升污水處理能力,各洞口依據最大出水量增設污水處理設備,設置專人進行24小時維保,規范設備的使用,同時建立藥劑添加、淤泥清理臺賬,提升項目污水處理能力。

● 落實透明公示制度,每月對各洞口裂隙水、處理后排放水進行水質檢測,及時在現場進行張貼并形成檢測臺賬留檔備查。

2
生活污水、垃圾、危廢處理
● 場區設置集污水池、垃圾存放點,危廢暫存間按要求進行危廢劃分及防滲漏處理,項目與有資質單位簽訂處理協議,定期進行集中收集處理。

3
隧道洞渣處理
● 項目設置中轉場對隧道洞渣進行臨時堆置,嚴格遵循先擋后棄原則,臨時中轉場進行場地硬化,臨時擋護,布設截排水溝、沉砂池、洗車機、噴淋、霧炮等防塵防滲設施,同時安排專人配合灑水車進行場地清理,最后將隧道洞渣統一轉運至環評報告批復指定的棄渣場。

4
場區揚塵處理
● 各場區道路兩側布設噴淋系統,主要揚塵區域放置移動霧炮機,同時場區內每200米布設水管用于場地沖洗。

5
水土保持
● 對臨時中轉場及隧道洞口裸露坡面進行平整,采取噴播植草及灌木種植等措施,對非硬化區域全部進行綠化。


抓牢“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
守護綠色青山
建設良好生態
中建鐵投的建設者們
一直在路上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遇見未來,助力“雙碳”目標,建設美麗中國2022-03-16
- 中國建材與海螺集團再度攜手 新能源領域“風光”無限2022-04-01
- 中建三局多項建筑“黑科技”亮相服貿會2023-09-06
- 看,工程建設中的綠色建造2023-10-30
- 金隅混凝土集團寶雞公司順利通過陜西省生態環境廳績效引領性企業認定2025-01-23
- 盾構始發 這個地鐵項目實現雙線掘進 2022-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