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文十余份、各地出臺多項落實措施,都為了這件大事
就業是民生之本,今年以來,國務院多次召開會議,推進穩住經濟大盤系列工作,其中,穩市場主體、穩就業,成為穩經濟的重要工作內容。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市場主體經營、勞動者就業的沖擊,新京報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我國已針對穩就業工作出臺十余份文件,人社部聯合財政部、教育部、稅務總局等多個部門,從緩繳企業社保、用好失業保險、加強就業服務、發放擴崗補貼等多方面部署相關工作。
針對農民工、大學生等就業重點群體,結合當前實際,人社部還專門發出通知,加強零工市場建設,加大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服務工作。
今年10月以來,全國各地按照國家部署積極行動,加強上述政策的落地。比如,在促進高校大學生就業方面,各地積極落實一次性擴崗補助的政策,有地方擴大政策惠及范圍,有地方簡化政策享受的辦理,推出“免申即享”方式。
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多地資金直達市場主體
市場主體是穩就業的關鍵,給企業減負是推進市場主體在吸納就業、穩定崗位的重要工作。在這方面,階段性緩繳社保費對企業來說,是一項實實在在的福利。
餐飲、零售、旅游等行業是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今年5月,人社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稅務總局就擴大階段性緩繳社會保險費政策實施范圍下發通知,要求在對餐飲、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鐵路運輸等5個特困行業實施階段性緩繳三項社保費政策的基礎上,以產業鏈供應鏈受疫情影響較大、生產經營困難的制造業企業為重點,進一步擴大實施范圍。記者注意到,涉及行業包括農副食品加工業、文化藝術業、娛樂業等。
同時,國家還明確,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生產經營出現暫時困難的所有中小微企業、以單位方式參保的個體工商戶,可申請緩繳三項社保費單位繳費部分,緩繳實施期限到2022年年底,其間免收滯納金。
今年6月,人社部又下發緊急通知,階段性緩繳農民工工資保證金,提出自2022年7月1日起至2022年9月30日止,施工企業暫緩存儲農民工工資保證金。
除了緩繳企業社保費等費用外,全國各地還部署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工作,通過對企業返還一定比例的失業保險費,激勵其承擔穩定就業崗位的社會責任。如遼寧省,對裁員率控制在一定范圍內的企業實行穩崗返還政策,并向中小微企業給予傾斜支持。大型企業按照企業及其職工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返還,中小微企業返還比例由去年的60%提高到90%。該省前9個月累計為14.1萬戶參保單位撥付穩崗返還資金13.7億元,穩定就業崗位289萬個。
青海省發放一次性留工培訓補助。該省將失業保險一次性留工培訓補助受益范圍頂格確定到出現中高風險地區市州的大型企業、中小微企業、社會團體等社會組織和以單位形式參保的個體工商戶,以及未出現中高風險地區的餐飲、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鐵路運輸5個行業企業。截至9月底,青海省累計發放一次性留工培訓補助1.91億元,惠及參保企業1.61萬戶,穩定職工38.2萬人。
這些真金白銀都直達企業,有地方計算了緩繳社保、失業保險穩崗返還等政策的綜合效應。寧夏上月通報,自治區今年以來累計為參保企業減繳、緩繳社保費49.68億元,使用失業保險基金發放穩崗返還、失業保險金、技能提升補貼、失業補助金和臨時生活補助等5.78億元,惠及5.6萬家企業121.6萬名勞動者。
吸納大學生就業享補貼,有地方為畢業生一對一推送崗位
高校大學生是就業的重點群體。
今年7月,人社部、教育部等下發通知,要求加快落實一次性擴崗補助政策,明確提出,對招用畢業時間為2022年1-12月且取得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證書的普通高校畢業生,簽訂勞動合同,并為其繳納失業保險費1個月以上的企業,可以按每招用1人不超過1500元的標準發放一次性擴崗補助。政策執行至2022年12月底。
記者注意到,通知下發后,各地迅即部署執行。有的地方還拓寬擴崗補貼的受益范圍,使更多未就業的大學畢業生受益。
如寧夏,將企業招用2022年度普通高校畢業生一次性擴崗補助政策受益范圍,拓展至離校2年內未就業普通高校畢業生和登記失業的16歲至24歲青年。陜西省也發文提出,2020年7月份后、2021年7月份后教育部門移交的實名制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數據信息中的人員都納入政策范圍。
有的地方,還對吸納大學生就業的企業給予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如云南省,對招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的中小微企業,按照每人5000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對吸納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人數達到企業職工總數10%以上的中小微企業,在安排紓困資金、提供技術改造貸款貼息時予以傾斜。
多地還按照“免申即享”的方式部署政策落實。如青海省,通過“免申即享+批量直發”的經辦模式,實現“免跑腿、免申請、免填表”。精準篩選符合政策條件的企業名單及吸納的2022年度高校畢業生人數,點對點按企業每招用1人補助1500元的標準向企業發放一次性擴崗補助資金。
還有地方挖掘就業崗位,幫助大學生等青年就業。河北唐山編制政府主導、非政府主導兩個高校畢業生招錄計劃實施方案,通過優化機關事業單位編制管理、保障社會公共服務崗位需求等,開發崗位2.4萬余個;鼓勵央企、國企帶頭挖掘崗位資源,開發就業崗位14萬余個。在就業服務上,唐山市還開展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服務攻堅行動,為每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點對點”精準推送2-3個崗位。
多地開展線上線下就業服務,對接“零工市場”
“打零工”也是就業方式的一種,對促進大齡和困難人員就業增收具有重要作用。
今年6月,人社部、民政部、財政部等部門發文,專門就“加強零工市場建設 完善求職招聘服務”工作作出安排。文件提出,建立零工求職招聘信息服務制度,建立零工“即時快招”服務模式等舉措。
對于這方面就業人群的服務,各地也部署了不少落實舉措,并通過線上渠道服務就業者。
如陜西省今年9月發文要求,開展零工人員求職登記,準確掌握基本信息、就業需求和就業能力等情況,提供“一對一”職業指導服務。通過“秦云就業”微信小程序和陜西職業技能培訓信息管理系統接受零工人員培訓報名,推送培訓項目和培訓機構信息。
河北邢臺建立“零工超市”,在家政服務、搬家貨運、保姆月嫂等臨時性、季節性用工需求大的行業,發動企業、個體戶入駐,實時發布崗位、薪資等用工需求,實現就業崗位“一網打盡”。
北京平谷打造“互聯網+零工市場”。通過電話、微信、郵箱等方式,收集零工(臨時性)用工崗位招聘信息,建立企業用工需求臺賬,分類登記企業用工動態數據,召開企業對接會,聯合非公人力機構在做好企業日常推薦服務基礎上拓展推薦臨時性、輔助性人員服務,對企業非常規用工進行崗位收集及人員匹配。
河南新鄉開通“就業鵲橋直播間”“新鄉公共就業”微信公眾號、新鄉“就業云平臺”等招聘新媒體,開設零工市場專區,發布靈活就業用工信息,通過搭建供需對接平臺促進人崗精準匹配,打通用人單位和求職者之間的信息壁壘。據悉,該市通過直播帶崗活動已助2000余人就業。
此外,多地還精準幫扶臨時遇到就業困難的群體就業。近日,上海崇明對推進長江退捕漁民就業安置提出要求,要求對長江退捕漁民開展就業招聘和幫扶、技能培訓,確保退捕漁民上岸就業有出路,生活有保障。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國務院部署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建設2020-07-13
- 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將新增防洪庫容90億立方米2020-07-13
- 國務院部署約1000億元資金用于災后重建2020-08-31
-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總體方案》2022-01-07
- 推動全年經濟開好局 新一輪政策發力穩增長2022-01-11
- 我國數字經濟領域首部國家級規劃落地202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