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F縮量續作 年內5年期以上LPR有望調降
11月15日,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為對沖稅期高峰等因素的影響,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央行開展85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和1720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均維持利率不變。因昨日有1萬億元MLF到期以及20億元逆回購到期,故本月MLF凈回籠1500億元,當日公開市場凈投放1700億元。
此外,央行稱,11月以來人民銀行已通過抵押補充貸款(PSL)、科技創新再貸款等工具投放中長期流動性3200億元,中長期流動性投放總量已高于本月MLF到期量。
專家表示,央行此次操作兼顧了中長期和短期流動性供需的平衡,達到了維護流動性合理充裕、防止資金繼續淤積和空轉套利、以結構性領域發力拉動經濟企穩回升,以及兼顧內外平衡的多重目的。接下來,為加力穩增長、控風險,引導房地產行業盡快實現軟著陸,年內5年期以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有望調降,而明年初再次降準的必要性和概率更高。
11月MLF縮量續作
11月份,MLF利率與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皆與上月一致,但由于昨日有1萬億元MLF到期量,故本次MLF凈回籠1500億元,為縮量平價續作。
雖然本月MLF縮量,但央行一方面在當天通過7天期逆回購向公開市場投放短期流動性1700億元;另一方面則通過11月以來的PSL、科技創新再貸款等工具投放中長期流動性3200億元。央行稱,中長期流動性投放總量已高于本月MLF到期量。
對于本次MLF、公開市場業務(OMO)操作,光大證券(601788)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張旭表示,不應單純以MLF、OMO操作數量判斷貨幣政策的走勢,更需關注MLF等市場利率所傳遞出的價格信號以及銀行間存款類機構7天期債券回購利率(DR007)等關鍵的貨幣市場利率。
Wind數據顯示,11月以來,DR007加權均值為1.76%,較上月加權均值上升10個基點,低于代表政策利率的7天期逆回購利率24個基點;1年期商業銀行(AAA級)同業存單到期收益率均值為2.16%,較上月均值上升15個基點,低于代表政策利率的MLF利率59個基點。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央行此次操作,兼顧了中長期和短期流動性供需的平衡,并強化了定向和結構性支持,顯示出公開市場操作的精細化水平進一步提升,達到了維護流動性合理充裕、防止資金繼續淤積和空轉套利、以結構性領域發力拉動經濟企穩回升,以及兼顧內外平衡的多重目的。
此前因10月金融數據低于市場預期,市場上對降準的預期升溫。但在溫彬看來,目前實體融資需求不強,更多是政策驅動,如果降準將造成資金的持續淤積,容易引發資金空轉和套利行為,降低資金運行效率。他認為,后續央行仍將根據各時點的流動性和利率變化,靈活、精準地進行精細化調控,既不允許大水漫灌,也不允許市場利率大幅波動。
年內5年期以上LPR
有望調降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銀行等六部門在日前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大對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支持力度的通知》,明確將加大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資金支持力度,人民銀行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四季度穩增長需求增加,而本月央行整體加量投放中長期流動性,將有助于銀行體系中長期流動性繼續處于較為充裕水平,增強其信貸投放能力。
“上周以來出臺的一系列穩地產金融政策表明,貨幣信貸政策的目標和傳導機制已經發生重大變化。”中信證券(600030)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對證券時報記者稱,貨幣信貸政策的“當務之急”從被動投放流動性轉變為主動出擊穩定地產和投資,切中當前穩住經濟大盤的政策“命門”。
溫彬同樣表示,目前寬信用進程有所放緩。在內需仍偏弱和外需加快回落下,逆周期政策需進一步加力顯效,為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支持,繼續推動基建、制造業、房地產等領域的信用修復擴張。
雖然11月MLF利率不變,意味著當月新一輪LPR報價基礎未發生變化,但多位專家認為,年內LPR報價依然存在下行動力。
王青表示,著眼于四季度及明年初穩增長、控風險,引導房地產行業盡快實現軟著陸,推動樓市盡快出現趨勢性回暖勢頭,金融支持政策需全面加碼,年內5年期以上LPR報價有望調降。
溫彬則認為,明年初再次降準的必要性和概率更高。在年初地方政府專項債提前發行、信貸節奏加快以“早投放早受益”等影響下,流動性或進一步收斂,需要適時降準予以配合;屆時美聯儲加息步伐將放緩,對國內貨幣政策的掣肘也有所減輕。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重大信號!1月新增貸款4萬億,企業部門占8成!社融增量超6萬億,寬信用持續見效2022-02-11
- 金融穩定頂層設計出爐 為重大風險處置設立保障基金2022-04-07
- 降準!央行釋放5300億力挺實體經濟發展2022-04-18
-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下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2022-04-26
- 央行:已上繳結存利潤8000億 相當于降準0.4個百分點2022-05-11
- 水利部、中國人民銀行召開金融支持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推進會2022-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