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金融地標正在興起 上海“差異化”打造臨港金融灣
位于上海東南角的臨港新片區,正在核心地塊建設“金融灣”。
臨港金融灣與陸家嘴(600663)金融城有何功能區分?正在大力發展哪些類型的金融業務?11月23日,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從首屆滴水湖新興金融大會新聞通氣會上了解到,針對當地產業經濟布局,涉及離岸、跨境、科技產業和技術手段的金融業務已成為當地金融服務業重要特色,未來新興金融中心雛形已初步呈現。
滴水湖畔建設“金融灣”
隨著臨港新片區“五自由一便利”制度逐步形成,以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引領的產業集群逐步壯大,金融服務業也陸續在片區內落地生根。
這些金融服務機構主要圍繞著滴水湖畔落地。呈正圓形的人工湖“滴水湖”是當地知名的風景地標,如今也成為了為當地產業經濟服務的功能聚集區。近年來,湖畔一隅拔地而起的寫字樓上,正陸續掛上各大金融機構的招牌,如同多年前的陸家嘴。
眼下,“滴水湖金融灣”正在當地如火如荼建設中。根據《臨港新片區加快發展新興金融業行動方案》,到2025年,滴水湖金融灣將被打造成為新興金融集聚的新高地、金融科技發展的樣板間、對接國際規則的試驗田、海內外金融人才的首選地。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依托臨港制度創新優勢,新興金融將承托當地前沿和高端制造業產業,目前在跨境、離岸金融等業務上已做到全國領先。
臨港新片區管委會金融貿易處副處長孫筱和指出,臨港新片區正依據行動方案,建設打造新興金融集聚的新高地,相關工作包括培育新興金融生態體系、建設金融科技中心、推進金融改革開放試點、提升金融產業增加值貢獻等。
此外,從今年12月開始,“滴水湖新興金融大會”也將拉開帷幕。孫筱和表示,將打造該大會形成季度峰會,成為常態化的新興金融業交流溝通平臺,以聯合銀行、券商、保險等諸多金融貿易機構,共建多層次的新興金融生態體系。
在今年8月臨港新片區揭牌三周年之際,已有累計400多家金融企業落戶臨港,其中包括全國首家外資控股的合資理財公司、首家跨國金融集團獨資的金融科技公司等。根據《臨港新片區加快發展新興金融業行動方案》,到2025年,滴水湖畔的各類金融機構和投資類企業數量達到800家以上,直接融資規模、跨境融資額增長率將超過30%,金融業增加值年均增速將超過25%。
特色金融打造名片
和黃浦江畔的陸家嘴相比,滴水湖畔的臨港金融灣具有哪些特色?金融機構可在當地展開哪些業務?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通過采訪了解到,跨境業務、離岸業務已經成為當地金融的特色服務,也有不少金融機構正挖掘面向當地科技產業、高端制造業的對公金融機會,而以數字化創新手段提升金融普惠性也得到持續探索。
上海臨港新片區經濟發展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孫倉龍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新片區承接的離岸貿易,已達到上海全市體量的八成,這吸引了全國龍頭貿易公司落戶臨港,相關金融需求十分龐大。“打造貿易市場要素,金融是不可或缺的一塊,也是貿易做大做強的關鍵。”他指。
有關跨境金融,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曹嘯也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企業正熱盼跨境業務的進一步便利化。曹嘯稱:“對于企業而言,資金成本控制、跨境資金往來便利度、貨幣匯兌風險控制,仍然是主要的金融需求。”
金融科技也正成為業內人士關注的重要議題。在加強監管科技頂層設計與統籌規劃的同時,全面提升金融業數字化水平和綜合實力,可以提升金融的普惠性。
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執行院長、金融學教授錢軍介紹,該校正在研究在臨港培育數字金融、科創金融、綠色金融的方案,以及將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應用到金融服務中的辦法。他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業內正在探索對創新金融的經營和監管模式,以兼顧創新和風險把關為主要目標。
臨港的產業規劃,也是吸引金融機構相繼落戶臨港的重要誘因。三年來,臨港新片區在原先的汽車與裝備制造產業基礎上,進一步擴大產業體系至“4+2+2”結構,即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民用航空四大核心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智能新能源汽車兩大優勢產業,氫能、綠色再制造兩大未來產業。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會計學教授李峰表示,臨港的科技產業孕育著巨大的金融機遇,“針對普適性的知識產權保護、產業基金等,科技金融正依托臨港的實體經濟進行服務探索。”他表示。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上海規范超低能耗和外墻保溫一體化建筑項目管理2021-03-09
- 沈白高鐵白山渾江特大橋主墩承臺完成首次澆筑2022-01-12
- 上海: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2022-01-19
- 預制裝配式大時代:更快、更優、更環保 ——探訪中交三航局S3公路新建工程2022-03-07
- 保定魯崗污水處理廠首塊底板澆筑,白洋淀流域首個全地埋處理廠2022-04-11
- 天津地鐵4號線北段工程郎柴區間雙線貫通2022-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