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按下“加速鍵”
近日,由廣州交投集團投資、駐鄂央企中鐵大橋局承建的廣東南(沙)中(山)高速洪奇門特大橋順利合龍。這標志著廣州、中山兩市在此實現了跨江“牽手”,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按下“加速鍵”。
“洪奇門特大橋施工工藝復雜,技術難度高,在樁基施工過程中,采用自主研發的KTY4000型回轉鉆機與進口的旋挖鉆機結合進行鉆孔,輔以‘黑旋風’泥砂分離器、‘樁無憂’超聲波檢孔儀、‘灌無憂’混凝土超灌控制儀等一系列智能控制設備,一類樁比例達100%,攻克了超厚軟基超長樁施工的技術難題。”中鐵大橋局項目負責人介紹,在塔柱施工階段,廣州交投集團聯合中鐵大橋局優化施工方案,研發了“裝配化設計、自動化下料、工廠化制作、快速化安裝”的變截面斜塔鋼筋骨架整節段分塊預制安裝品質化快速建造技術,將大量高空作業轉化為地面作業,減少60%以上的高空作業量,有效把控施工安全和工程質量。
面對洪奇門特大橋全橋鋼箱梁總重約2.6萬噸、單節最大起吊重量約460噸的“重量級”挑戰,廣州交投集團、中鐵大橋局構建以板材智能下料切割生產線、板單元智能焊接生產線、節段智能總拼生產線、鋼箱梁智能涂裝生產線及車間制造執行智能管控系統為核心的“四線一系統”,實現了鋼箱梁全過程智能制造。
大橋建設過程中,中鐵大橋局項目團隊創新采用內置螺紋拉桿爬模體系,成功解決了超大外傾角度塔柱模板體系受力問題,同時也不影響模板拆除,為工程順利實施提供有力技術保障;優化“步履頂推”“塔梁同步”施工工藝,在主塔施工的同時開展邊跨鋼箱梁架設,實現架設過程同步頂升、縱向頂推和橫向糾偏,確保頂推施工質量和安全,節約工期約3個月。
為解決斜拉索抗火和防腐性能要求等問題,建設團隊還創新研發了抗火防水減振新型斜拉索體系,該體系通過標準化制作、工廠化生產、快捷化安裝,在保障既有拉索承載能力的基礎上,大幅提升斜拉橋綜合防災減災能力和使用壽命。
據悉,南中高速項目計劃2024年年底建成通車。屆時,車輛從廣州南沙到中山城區的車程時間將縮短至15分鐘以內,到深圳也僅需20分鐘,將進一步強化粵港澳大灣區主要城市的互聯互通,助力大灣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本文原載于《中國建材報》6月26日5版)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總投資4741億!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獲批2020-08-06
- 《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獲批后首個城鐵項目開工2020-09-07
- 贛深高鐵施工獲重大突破 最后一座連續梁成功轉體2020-09-11
- 粵港澳大灣區再添生態新“名片”2021-08-13
- 歷經38小時 重約6.6萬噸 !深中通道東端首個管節完成沉放對接2021-09-01
- 粵港澳大灣區用砂緊張局面或將緩解2021-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