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8個出入口!上海首個“裝配式沉井車庫”要來了!


“老小區停車太亂了!沒五年駕齡根本不敢往里開!”
“為了避免每天因為搶不到車位而焦慮,我干脆不開車了!”


“停車位太少了,開車出門經常要兜半天才能找到一個空的車位,不然的話只能‘見縫插針’,但是這樣很容易導致車輛發生剮蹭,有這功夫干脆打車出行了。”
停車,找車位考驗車主的眼力,
搶車位考驗車主的手速,
“停車難”現如今
變成了老生常談的問題。
上海的道路,就像是毛細血管一樣!
龐大的人流量、車流量
更是給解決“停車難”疊加了更多挑戰
但上海真的很“拼”
/
/
挖出城市的邊角料資源
目前上海各區已經陸續建成啟用了不少智慧道路停車場。



地下車庫的入口位于小區綠地旁,有一條長約31米的汽車坡道。此外,還對地下空間進行加固升級,對停車場所,設施設備進行改造,共新增39個地下停車位、8個地面停車位,還配置了14個通用智能充電樁,形成了一個小型“充電站”。

/
/
打造城市“立體空間”
上海還在進一步探索“立體空間”打造,
位于奉賢區的“南橋源”南橋書院運動場
及地下停車庫改建工程,

據了解,該停車場所在的“南橋源”南橋書院運動場及地下停車庫改建工程項目按照“學區+社區”相互融合的設計理念,在確保學校功能的基礎上,最大限度挖掘停車資源,提高區域泊位供給。
停車庫入口緊鄰校門,建筑采用框架結構,地上一層,地下一層,共新增停車泊位360個。
一層區域是小汽車停車區與接送區,也就是此次開放給家長們的區域,總共有76個車位,基本滿足了家長接送需求。除了首層向家長開放,地下一層為小汽車停車區及部分充電區、設備用房,目前開放了部分區域給教師停車。

/
/
“科技與狠活”的結合
上海在解決停車問題
更是用上了
各種“科技與狠活”
上海首個“沉井式車庫”來了!
開挖直徑23.02米,世界最大;
地下19層,深度約50米,
比火遍全網的“深坑酒店”還要深3層!
超300個地下車位,占地僅286㎡,
建成后平均單車存取時間僅90秒,

所謂“沉井式”車庫
就是利用垂直盾構向下挖深的立體車庫
有占地面積小,建設速度快


車庫位于靜安區大寧街道,地上占地面積286㎡,地下占地面積836㎡,由兩座地下19層停車庫組成,建成后將提供304個車位。
要知道,如果是地面車庫的話,300多個車位大概需要幾千平方米,而現在,同樣的車位數量,地下停車庫占地面積還不到300㎡,只有地面車庫面積的十分之一左右。

這座地下車庫共設置8個車輛出入口和控制室,其中地下一層為設備和埋地變電站,地下二層及以下鋼結構停車層。
單個豎井開挖直徑23.02米,深度約50.5米,是目前為止全世界最大直徑的垂直掘進(盾構)豎井。

值得一提的是,車庫采用的挖掘機“夢想號”也大有來頭:這是我國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豎井掘進機,整機高約10米,總重量650噸,最大開挖深度可達80米,還被評為“2022年度央企十大國之重器”!

這座全球最大直徑的地下車庫采用了托盤式停車搬運、AGV自動存取車和手機APP預約等技術,集設備、操作、監控、維保、管理智能化于一體!
那么,這樣的新型車庫到底如何停車、取車呢?
建成開放后,大家可以提前通過手機APP預約車位,有車位的情況下也可以將車直接開到停車庫的地上一層,確認車內沒有人或寵物后,關好車門即可離開。車庫裝有紅外線、溫感、車輛是否熄火、是否超重超寬等檢測,確認安全后,會自動將車停入空位。
取車也有兩種模式,一種是通過現場顯示屏進行操作,另一種是通過手機APP進行操作。如果想更快取車,可以通過手機預約,搬運機器人會提前將車運至車庫旁的臨時車位。
理想狀態下,如果車停在車庫上層,取車時間約30秒,如果停在車庫底層,取車時間在120秒-150秒之間,平均單車存取時間只有90秒!

/
/
“抓”細節,“拼”管理
狠抓細節
在各種管理上
近年來,上海相繼研究、起草、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相關部門也想出了各種辦法盤活停車資源。

2020年12月31日,上海市委、市政府辦公廳聯合印發《停車難綜合治理工程實施方案》,明確此次停車難綜合治理工作,聚焦老舊小區、醫院在特定時段“停車難”問題。

我們想推進機關單位停車位向社會開放等措施,緩解小區周邊停車壓力;包括與交管部門商量,老舊小區停車特別困難的,有沒有可能根據大流量數據情況,在周邊的支小馬路夜間開放停車位。“上海停車”APP具備這個功能,區、所在街道和居委會手拉手推進協調,做好周邊有條件地提供錯峰停車位的工作。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蘇州地鐵5號線首試“裝配式鋪軌建造”2020-07-17
- 哈爾濱構建全方位服務推動裝配式建筑應用2020-08-10
- 河南:八部門聯合出臺政策 支持裝配式建筑發展2020-08-28
- 南京:新開工裝配式建筑項目50個 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66.53%2020-09-03
- 到2022年 山東城鎮新建建筑裝配化建造方式占比達到30%2020-09-04
- 廣西將全面推廣使用預制樓板、預制樓梯板、預制內外墻板,裝配式建筑即將迎來發展高峰20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