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個陸纜穿海工程在浙江舟山成功敷設
新華社杭州1月5日電(記者黃筱)1月4日,一條10千伏陸上電纜從浙江舟山北部海域海床以下7米深的預置通道穿出,標志著國內首個陸纜穿海工程在浙江舟山成功敷設。
工人在陸纜穿海工程現場施工。(張帆 攝)
??據了解,目前國內島際間的能源供應主要依靠海底電纜進行輸送,然而沿海海域航道密集,來往船只繁忙,船只拋錨時容易損傷海纜。相較于海底電纜,陸上電纜管道埋深遠大于拋錨深度,無錨損等外力破壞風險,且成本更低、對施工環境要求更低,施工難度更小,前期審批更快,更適用于短距離海島間的能源輸送。
??“國蛟一號”舟山陸纜穿海工程設計方負責人李震介紹,該工程創新探索陸上電纜穿越海底的能源輸送模式,利用定向鉆深埋技術在海床7米以下打通一條“海底隧道”,將10千伏的陸上電纜從舟山本島穿至上園山島,全長1公里。
??為攻克陸纜穿海實施難題,國網舟山供電公司在施工前期開展了多項摸底測試,提前對電纜敷設全過程受力情況進行仿真計算,反復優化設計方案,首次采用鋼絲繩牽引的方式為電纜安裝“外骨骼”,并采用管道潤滑材料降低摩擦系數,確保拖拽過程中電纜無損。
??下一步,陸纜穿海能源輸送新形式將以“下跳棋”的方式在舟山布局,大范圍應用于間距2公里以內的中短距離海島之間。而隨著施工技術與經驗的持續提升,遠景將實現中長距離的島際聯網,形成島島“陸纜互聯”能源供應新格局。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