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秘!超低能耗建筑長這樣
設計上產能>用能
綜合節(jié)能率100%
在溧水區(qū)白馬鎮(zhèn)農高區(qū),一座頗具童話風格的云朵造型建筑近日基本完工。
這是中國東部(南京)農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港項目4號樓。作為省級綠色建筑發(fā)展專項資金“超低能耗建筑”項目,這座建筑綜合運用光伏板和地源熱泵等低碳技術,投用運行后將實現“零碳”排放。
需求減量
“智能天窗”采光通風
據了解,4號樓是獲得江蘇省綠色建筑發(fā)展專項資金項目里的“超低能耗建筑”。要達到“零碳”,減少能耗是第一步。從設計開始,該建筑就采用被動式設計,促進需求減量。
被動式技術指利用氣候特征和自然條件,用更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適室內環(huán)境的低碳技術。走進這座云朵建筑抬頭看,幾個圓形天窗為室內帶來自然光。建筑采用高性能的模塊化天窗系統,滿足建筑采光、通風、遮陽、保溫等環(huán)境需求。
綠色能源
“光伏電站”持續(xù)補能
建筑的屋頂呈“云朵”造型,這其實是一個“光伏電站”。屋頂上有總裝機容量462千瓦的光伏板,由858塊單晶硅組件構成;在建筑南邊二樓,還有19塊光伏玻璃,既透光又能發(fā)電。室外平臺局部使用了光伏欄桿,與屋頂的光伏板一起為建筑提供電能。
項目還采用地源熱泵系統,為建筑制冷供暖,減少空調運行時消耗的電能。建筑地下設計埋管深達120米,輸出能量與消耗能量的比值即能效比COP值達到6.16。
效率提升
“智慧大腦”監(jiān)測能耗
在項目控制中心,室內溫度、濕度、二氧化碳、PM2.5實時監(jiān)測,建筑能耗一目了然。項目設計智能照明系統、空氣質量監(jiān)測系統,與新風系統聯動控制,通過智慧化管理,提升運行效率。
投入運行后,4號樓將采用智能照明系統,通過設置照度傳感器感受自然采光,實現對燈具照度調控。“像現在大部分建筑里,只要開燈,只能設置同樣的亮度,我們通過智能傳感,天氣好的時候燈具可相應地降低亮度,從而實現節(jié)能的目的?!爆F場負責人說。
資源循環(huán) “綠色建材”節(jié)能環(huán)保
項目積極使用綠色建材,室內裝飾優(yōu)先采用可循環(huán)材料,從源頭減少資源浪費。園區(qū)設計使用模塊化的裝配式種植容器,既能儲存天然降水,又能補給灌溉植物,促進雨水回收利用。
建筑主體采用可循環(huán)利用的鋼框架結構體系,鋼梁、鋼柱……高強鋼使用比例達90%。鋼結構構件在工廠制造、工地拼裝,標準化、工業(yè)化程度高,在施工現場的焊接作業(yè)較少,可以節(jié)省大量的時間成本。
碳匯增量
“屋頂花園”釋氧吸碳
屋頂,被稱為城市的“第五立面”,能提供增量生態(tài)空間。項目設計多維復合的景觀綠化,利用屋頂灰空間地帶增加綠植,設置觀景平臺,既與休閑場所、屋頂光伏結合形成對第五立面的景觀點綴,又能吸收二氧化碳、減少溫室氣體、增加碳匯。
據測算,場地現有的綠化面積約800平方米,碳匯為0.42噸,屋頂綠化面積約為1500平方米,碳匯增量為0.78噸,整棟建筑一年可增加1.2噸“碳庫”儲量。
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像創(chuàng)新港項目一樣注重近零能耗的高品質綠色建筑將成為未來建筑業(yè)發(fā)展的趨勢。市建委將持續(xù)通過加強科研技術攻關、完善政策機制、突出示范引領等舉措,進一步推動全市綠色建筑品質提升。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