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總書記的足跡:從三個關鍵視角,看重慶城市建設!

三千年江州城,八百年重慶府。重慶,是一座從歷史中走來的城,更是一座充滿希望與朝氣的城。一座座老建筑、一段段石板路,仿佛一扇扇歷史之門,承載著重慶的記憶,成就著重慶的魅力。
日前,習近平總書記深入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九龍坡區謝家灣街道民主村社區、重慶市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進行考察調研。讓我們跟隨總書記的腳步,從三個關鍵視角,來看重慶這座城市的建設、更新與運營。


習近平總書記此次考察的第一站,是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在這里,總書記主要了解了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情況。西部陸海新通道有多重要?它北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南連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協同銜接長江經濟帶,對于推動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對外開放格局具有重要意義。具有地理位置優勢的重慶,責任重大,機遇無限。

為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深入推動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和口岸高地建設,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更好輻射西部、服務全國,更好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重慶市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五年行動方案(2023—2027年)》于去年印發。
《方案》指出,要強化大通道、大物流、大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成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和內陸國際物流樞紐。《方案》提出的重點任務之一是完善基礎設施網絡,提升通道支撐能級,其中包括織密通道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加快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七大交通走廊”建設等。
據悉,今年一季度,重慶經西部陸海新通道3種主要運輸組織方式共運輸5萬標箱,同比增長39%,貨值92.21億元,同比增長54%。在西部省區市合作共建下,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跑出“加速度”。

此次考察,習近平總書記也重點看了一個城市社區——謝家灣街道民主村社區。這是一個老小區,幾年前啟動了更新改造項目。老舊小區改造關乎很多城市居民的獲得感,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時就指出,老舊小區改造是城市更新的一個重點,也是一項民生工程,既要保留歷史記憶和特色風貌,又要解決居民關切的實際問題。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建設好人民城市,正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謝家灣街道民主村社區現有建筑55棟。2022年初,民主村社區啟動更新項目,與毗鄰社區一體設計、整體打造,保留建筑31.6萬平方米,改造11萬平方米,拆除危房4.3萬平方米,提升配套環境9萬平方米。
在該社區,文化特色、建筑風格等基因得以保留,老城格局和肌理仍在延續。青石板長階、紅磚房、茂盛的黃桷樹,成為民主村社區新的城市記憶。
城市不僅要有高度,更要有溫度。城市更新,就是溫度的重要體現。在民主村社區,一個個功能性中心擔負起基層治理的重任。社區會客廳展示民主村歷史文化,為居民議事提供公共空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開展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就近為居民提供政務服務事項70余個。

城市大腦:數字化、智慧化運行
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的第三個考察點,是重慶市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這個中心包括1個市級中心、41個區縣(開發區)中心、1031個鎮街中心,在全國率先實現省域基層治理體系整體重構。
定位為“城市大腦”的市級中心,坐落于重慶市江北區,歸集水、電、氣、訊、橋、隧、軌道、管網等城市體征指標,推動城市運行和治理全域覆蓋、全程感知、全時響應,讓城市更聰明、更智慧。

去年10月,重慶市印發《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建設方案》,對加快推進三級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建設提出目標、任務和實施路徑。
市、區縣、鎮街三級高效聯動,大幅提高了城市運行和治理效率。例如,依托三級治理中心高效的預案設計,渣土車冒裝違規事件的辦理時效,從以前“按周計”提升為“按小時計”,事件處置率從20%提升到90%。
城市,需要有靈敏度、精細度。數字化城市治理,就是提高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的重要路徑。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