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讓生活更美好
從百年歷史街區到“爆款IP打卡地”,文創店、咖啡店、國潮體驗店、特色餐廳等應有盡有;從“老舊破”到“亮凈美”,便民食堂、外掛電梯、休憩空間等樣樣俱全。城市更新不僅要讓基礎設施和老舊建筑“改頭換面”,還要大幅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讓大家享受到城市更新帶來的幸福感。
以人民為中心增進民生福祉。重慶市九龍坡區是全國第一批21個城市更新試點之一,這里曾是重慶老工業基地,配套家屬區建成時間早,很多公共服務設施缺失,居住環境差。
“以前我們社區道路坑坑洼洼哩,電線滿天飛,環境差得不得了,現在變化很大。平時不想做飯了,就來社區食堂,二十幾個菜隨便選,很方便。”九龍坡區謝家灣街道民主村社區居民王阿姨說,社區食堂已營業一年有余,前來就餐的不僅有社區居民、附近的上班族,還有慕名前來的游客。
增擴路網、重設管線、完善社區服務中心、提升社區食堂飯菜質量……經過兩年多的更新打造,民主村換了新面貌。古樸的青石路板,亮麗的樓棟外墻,吸引了無數本地人及外地人前來深度體驗重慶的煙火氣。游客史長吟先生說:“在這里有舒適的生活體驗,也能感受到家的溫暖。”
城市更新,不僅讓城市面貌煥然一新,也讓公共服務得到了及時優化。“電梯裝好后,出電梯就可以直接入戶,不需要多爬半層樓了。”在湖北省十堰市鄖中家園小區,楊興福老人對小區正在加裝的“平層入戶”電梯這一工作豎起了大拇指。十堰市絕大多數老舊小區為“雙跑樓梯”設計,即樓層間由兩個梯段連接。此前加裝的電梯,只能“半層入戶”。近年來,當地推出“平層入戶”電梯,打通群眾乘坐電梯的“最后半層”。“截至2023年年底,全市已累計加裝電梯489部。今年計劃加裝電梯180部,目前已完成82部,各項加裝工作正穩步推進。”十堰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城建科科長王善林說。
據住房城鄉建設部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3年,全國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2萬個,惠及居民3800多萬戶、約1億人,增設養老、托育、便民市場等社區服務設施6.8萬個。居民就近享受優質普惠的社區服務,群眾幸福感顯著增強。
口袋公園也成了讓居民出門見綠的休閑娛樂地。走進遼寧省沈陽市皇姑區華山路同江街路口南側的華山園,樹木在微風吹動下搖曳,一些叫不出名的鳥兒飛來駐足,時而在樹梢頭嘰嘰喳喳,時而在地上跳來跳去。正在散步的居民張繼寶不禁感嘆,“以前鍛煉、散步,要么去比較遠的大公園,要么在小區里湊合湊合。現在小公園建成了,早晚遛彎兒都有了地方,環境好了,也更方便了”。遼寧省社科院研究員李曉萌長期關注沈陽的口袋公園建設,她表示,近兩年,沈河區大西邊門、和平區文化路青年宮、大東區奉海園等一批口袋公園,已成為沈陽市的亮麗“名片”,在為廣大市民提供休閑娛樂新去處的同時,也扮靚了城市的“微空間”。
近年來,各地在推進城市更新的同時,充分利用社區周圍的邊角地、夾心地、插花地,大力推進口袋公園建設。利用口袋公園打造親子游樂和居民活動場所,切實提升城市公共空間品質。
修舊如舊賡續城市文脈。“我從小就愛跟爸媽逛大前門,有好多好玩好吃的,長大了更愛來前門大街了。寶藏店鋪熱鬧有人氣,市井胡同安靜雅致,老北京的模樣,亦動亦靜,超級完美。”一位昵稱“半糖卷卷”的北京姑娘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著自己的探店日記。
仲夏時節,夜晚的前門大街,游人如織,燈火璀璨,市民和游客紛紛涌來打卡。得益于北京市城市更新行動,這條百年老街舊貌換新顏。
“北京作為千年古都,在歷史長河中沉淀積累下了厚重的文化遺產。它們代表著北京獨特的歷史文脈。”相關專家范周說。城市更新應以保護、傳承整體歷史風貌為前提,以空間轉型和文化建設需求為導向。對具有保護價值的老建筑等歷史文化遺產進行修繕和改造,賦予老建筑以新生機。
江蘇省南京市高淳老街被譽為“金陵第一古街”,古建筑現今保存完好。“高淳老街讓人眼前一亮,這里有獨特的韻味,從頭逛到尾都不會膩。”游客小月說。
來源:高淳區人民政府網
“南京市高度重視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高淳老街以‘小規模、漸進式’‘成熟一片、更新一片’的更新方式,煥發整個街區的新活力。”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高淳分局局長許海燕說。
上海的張園、成都的四圣祠片區、南昌的洪都夜巷、長沙的太平古街、蘇州的古城32號街坊、煙臺的朝陽街……這些都是修舊如舊,傳承城市文脈、保留城市記憶的樣板地區。對歷史街區的更新改造,要在保留歷史記憶、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的同時,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活化資源打造爆款IP。“每次有朋友來成都旅游說想逛逛的時候,東郊記憶永遠是我首先推薦的。”本地小伙子南欣說。成都東郊記憶原來是國營紅光電子管廠,工廠搬遷后,當地把遺留下的廠房打造為文創產業園,并引進專業運營商,實現了園區的市場化運營。如今的東郊記憶已經成為“現象級”爆款IP。據了解,今年“五一”期間,東郊記憶游客接待量達47.9萬人次,已成為工業遺址轉型升級的嶄新“名片”。
沈陽中街與沈陽故宮博物院、張學良舊居等為鄰,周邊一條條彎彎繞繞的胡同與中街相連,獨有的歷史肌理和空間尺度,彰顯著古城沈陽的厚重與活力。外觀設計古色古香的傳統門店,售賣風味小吃的特色小攤,吸引了全國各地年輕人的沉浸式戲劇演出……從“百年歷史街區”到“新晉網紅打卡地”,中街的探索為古城復興和城市更新交上了一份高分答卷。
北京朝陽郎園Station、湖北襄陽603文創園、西安老菜場市井文化創意街區……隨著城市結構功能的不斷調整,一些工廠搬遷轉移,設備廠房關停廢棄。利用城市更新這一契機,各地把這類獨具特色的閑置資源,打造成別具特色的文旅產品,不僅實現了變廢為寶,還促進新興產業發展、拉動消費增長。
綠色轉型助力低碳生活。走進江蘇省常州市鐘樓區上書房社區金谷花園,智慧座椅、智能垃圾分類箱、裝配式雨落管凈化器,各種節能降碳的科技裝備令人眼前一亮。
2023年5月,社區利用老舊小區改造契機,實現了“綠能理念”與“光伏實踐”同步進小區的愿望,在全面征求群眾建議的基礎上,在新建的“鄰聚里”活動用房屋頂加裝光伏板,改善樓頂環境的同時,提高樓頂利用率,為活動用房及光伏充電樁供電,讓居民們用上零碳、清潔的“綠電”。該社區的實踐獲評2023年全國綠色低碳系列典型案例。
新時代的城市更新不僅僅是空間實體的更新,還需要有更多的創新舉措,推動城市向更智能、更宜居、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樹立綠色低碳理念,通過鼓勵綠色出行、推廣高效設備、降低能源消耗等舉措,減少碳排放。
“城市更新在優化空間資源配置、促進城市功能品質提升和居民生活改善的同時,也促進了綠色低碳轉型和發展。”南京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副院長、教授甄峰表示。
在北京,綠色低碳理念較早地融入了城市更新實踐中。以石景山區首鋼老工業區(北區)更新項目、經開區星網北汽藍谷項目、海淀區北京衛星制造廠科技園項目等為代表的存量產業改造工作,在最大化保留廠區原有工業風貌的前提下,采用綠色、環保、低碳等技術改造方式,重構優化老舊建筑空間,既保留了園區的原有建筑風格,又大幅提升了建筑的節能效率,配合園區配套設施的升級,賦予舊空間以新風貌。
資金問題制約更新推進。調研發現,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所遇到的最大困難是資金問題,包括城市更新前期所需的資金和更新完成后維護保養的費用。
四川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管公司總經理、城市更新研究中心主任魏繼謙表示,不同性質的城市更新,其投融資模式及資金來源各不相同。民生改善類的城市更新,基于其公益屬性,主體資金主要來自政府投入,部分資金可能由所在社區籌集,資金的來源較為單一。在物業載體更新完成后,后期運營及維保資金往往沒有精細考慮,這是此類城市更新所面臨的共同問題。
以往的城市更新,資金支持主要依靠地方財政和平臺公司,大都以政府為主導。現階段的城市更新,多方主體共同參與,項目種類復雜多樣,收益回報難以精準測算,實施難度相對較高,資金需求也較為龐雜。要根據不同地域、不同城市的特征,探索推行多元化的投融資模式,以確保城市更新的長期可持續性。
訴求多樣遭遇“眾口難調”。各地在統籌推進城市更新的過程中,尤其是老舊小區的改造過程中往往會面臨各種矛盾。不同樓層的居民對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的爭論和分歧尤為強烈,導致鄰里關系緊張,工作推進困難,這類現象較為普遍。因此,如何化解鄰里矛盾,平衡當事各方利益訴求,是推進老舊小區更新工作的著眼點和關鍵點。
與此同時,一些熱點區域由于發展時間較早,建筑的使用年限過長,建筑安全狀況堪憂,群眾對更新改建的呼聲較為強烈。然而,許多居民難以割舍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地方,這導致部分居民陷入兩難之境。“在這里住了這么多年,早都習慣了,搬出去的話,心里面還是舍不得,雖然政府幫我解決了安置問題,但其他的開銷也大啊。”家住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駟馬橋街道工人村社區的李大爺說。
產權復雜阻礙更新進度。城市更新需要所涉及的產權主體共同配合,然而不同的產權主體會有不同的更新意愿。調研發現,部分城市更新項目涉及國有產權主體,同時各類產權主體的性質和層級又不相同,這導致城市更新工作推進困難。
“當前,城中村改造是推動城市更新最難啃的‘硬骨頭’,改造非常迫切、意義重大。推進城中村改造主要面臨著缺乏金融支持,改造工作‘啟動難’;缺乏政策指引,改造工作‘推進難’;缺乏成熟模式,改造工作‘方式難’的‘三難’困境。”四川省城鄉建設研究院院長賈劉強說。
隨著城市規模快速擴張,城市邊界不斷向外發展,原先的鄉鎮、村莊不斷被納入城市開發范圍,這類城市更新工作最大的難點是村集體資產的處置問題。在涉及村集體的城市更新過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兼顧城市、集體和個人利益,是破解這一難題的關鍵。
如何改善城市品質、調整城市結構、優化城市功能,進而推動城市建設實現內涵式發展,是當前城市更新工作的重要內容。城市更新是一項綜合性、系統性的復雜工程,需要各方積極參與、共同推進。
打造專業隊伍,更好滿足城市發展需求。近年來,我國城建工作逐漸步入精細化管理階段,現階段的城市更新工作亟須將重心向基層轉移,向社區推進。與此同時,專業人才隊伍的深度參與對于更好滿足城市發展需求、推動城市更新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些地區在實踐探索中,通過聯合高校開展社區更新設計競賽、引入社區規劃師、建立“三師”(責任規劃師、責任建筑師、責任工程師或評估師)進社區工作機制等手段,不斷滿足新時代城市發展需求。推動城市更新工作,應當立足長效、多方聯動,充分發揮人才優勢,引導專業隊伍進駐社區,開展深度調研,了解居民需求,將民生訴求與更新建設緊密結合,同時也要注重社區特色和文化傳承、歷史建筑和文化遺產保護,推動傳統文化與現代化建設有機融合,共同打造和美家園,共同推動城市更新工作走深落實。
創新合作方式,推動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城市更新,首先應解決資金保障問題。由于多數更新項目成本較大,投入密集,且未來收益又存在不確定性,應多渠道解決資金問題,實現城市更新的可持續性。比如,為破解加裝電梯資金問題,十堰市更新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實施辦法,明確電梯加裝范疇,落實中心城區每部電梯獎補10萬元政策,鼓勵提取住房公積金用于電梯加裝,以“真金白銀”調動群眾加梯的積極性。
積極推動城市更新,應根據更新目的、更新方式的不同,按照“誰受益,誰出資”的原則,選擇最為合適的資金保障方式和多方合作模式。
對于民生服務類城市更新工作,應以政府投入為主,運用“政府+企業”模式,根據片區的自身情況,進行適度的商業化開發,實現城市更新的收支平衡。對于舊城改造類城市更新工作,可以用網格劃分的方法將更新區域化整為零,引進有經驗的開發企業,根據任務的難易程度,通過低息貸款或貸款貼息、額外激勵等方式推進更新工作。對于工業遺址類城市更新工作,要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合作模式,盡量通過市場化運作模式推進城市更新,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最大化。
因地制宜,分門別類制定更新策略。不同地區在城市更新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各不相同,在工作中應當根據本地實際各有側重。要結合更新區域現狀,明確更新方向、組織模式、合作方式,做到一地一策。
在更新改造開始前,要緊密結合“城市體檢”的評估結果,精準發現影響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短板。找準“病因”后,就要“對癥下藥”,在實施“診療”過程中要始終堅持問題導向、結果導向,分門別類分析現狀,因地制宜制定改造策略。
根據更新片區的現狀需求,按照保留、改造、拆除的順序,從更新方法、資金保障、參與主體、管理模式等方面通盤考慮,遵循城市發展的客觀規律,從區域的實際情況出發,精準施策,選擇適宜的實施途徑,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助力城市更新向前邁進。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住建部:在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中防止大拆大建2021-09-01
- 城市更新提質增效重大項目庫加速浮現2021-09-09
- 城市更新立法提速 重大項目批量落地2022-06-23
- 完善城市綜合功能,多地加快基建提質升級2023-08-31
- 四川成都:探索“蓉城”的城市更新可持續發展之路2023-10-31
- 城市更新試點經驗 | 北京:向“新”而行 向“新”而興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