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制造新工藝實現45%的CO2封存率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美國西北大學科學家開發出一種制造混凝土的新工藝,實現了高達45%的二氧化碳(CO2)封存效率。這意味著制造過程中注入的CO2有近一半被捕獲和儲存。這種工藝不僅能封存CO2,還能確保生產出的混凝土在強度和耐久性方面都不受影響。相關論文發表于最新一期《自然·通訊材料》雜志。
混凝土是世界上消耗量最大的材料之一。為制造最簡單的混凝土,工人們需要將水、細骨料(如沙子)、粗骨料(如礫石)和水泥混合在一起,但制造過程中會產生大量CO2。水泥和混凝土行業排放的CO2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8%。科學家正努力開發新技術,以減少水泥和混凝土生產過程中的CO2排放,并將其轉化為“碳匯”產品。
目前,在制造混凝土的過程中,主要有兩種封存CO2的方法:一是硬化混凝土碳化處理,即將固體混凝土塊放置在腔室中,在高壓下注入CO2氣體;二是新燒混凝土碳化,即在生產混凝土時向水、水泥和骨料的混合物中注入CO2氣體。
研究人員表示,這兩種方法雖然能使一些注入的CO2與水泥發生反應,形成固體碳酸鈣晶體,但CO2捕獲效率低、能耗高。而且,這些方法產生的混凝土強度往往會被削弱,限制了其應用范圍。
在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采用了新燒混凝土碳化過程。但他們并未在混雜所有成分時注入CO2,而是首先將CO2氣體注入與少量水泥粉混合的水中,再將得到的碳酸懸浮液與其他水泥和骨料混合,最終制造出了新型混凝土。這一過程不僅實現了45%的CO2封存率,混凝土的強度也能與普通混凝土相媲美。
這種新方法可以重新利用混凝土制造過程中排放的部分CO2,且技術簡單容易實施。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中國混凝土的星辰大海與中流砥柱2020-07-15
- 世界首座300米級低熱水泥混凝土特高拱壩 烏東德水電站大壩工程全線貫通2020-06-12
- 技術創新服務重點工程建設——雄安、朝陽高鐵客站清水混凝土2020-08-05
- 北京市上半年預拌混凝土原材料合格率為97.5%2020-08-26
- 速度與激情!現場直擊第二屆國際大學生混凝土龍舟賽2020-10-21
- 2020年中國混凝土展聚焦四大產業呈現六大亮點202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