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技術為高速公路添“綠”提效
近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在會上透露,目前,我國綜合立體交通網總里程已突破6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8.36萬公里。里程數如此龐大的高速公路,在智慧技術加持下,呈現了哪些出行新場景?
科技日報記者日前實地走訪了中鐵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鐵交通”)運營管理的部分高速公路,體驗了最新運維創新成果。
智能動態照明節能78%
云南玉(溪)至楚(雄)高速段,是國家公路網規劃中廣昆高速聯絡線(G8012)彌勒至楚雄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車行駛進玉楚高速干海子隧道時,記者發現,隧道內的照明是依據車輛行駛需要開關的。“這是我們探索的隧道伴隨式智能動態照明場景。” 中鐵交通西南運營中心黨工委書記、總經理佘國斌告訴記者,這種照明技術可以實現LED隧道燈開關、亮度實時調節。
根據系統設計和類似實例測算,中鐵交通西南運營中心在干海子隧道應用的伴隨式智能動態照明場景,在單邊日均車流量1000輛的交通狀況下,能夠實現69%—78%的節能效率。
專家認為,干海子隧道這種伴隨式智能動態照明場景,有力推動了高速公路運營模式向節能減碳轉型,在隧道智慧照明智能管理上積累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實踐。
第一時間“截斷”事故隧道
在高速公路行駛,如果前方隧道發生突發事件,通常會在路口設置人工路障和電子警告燈。而如今,隧道突發事件預警阻攔系統已經逐漸在高速公路隧道應用。
“特長隧道發生突發事件后,現場管控具有滯后性,容易導致車輛來不及剎車。”中鐵交通北方運營中心黨工委書記、總經理苗鐵軍說。
靜興高速連接山西省忻州市靜樂縣與呂梁市興縣。6月26日,山西省交通運輸廳、呂梁市人民政府、中鐵交通等聯合舉行了靜興高速大萬山特長隧道交通事故聯合應急演練。
在這次演練中,隧道口首次使用隧道突發事件預警阻攔系統,在距離隧道口500米、180米和洞口處分別通過聲光報警、光霧軟阻斷、欄桿機自動攔截形成三道防線。
“這個系統融合了聲、光、影等系列控速措施。當隧道發生險情時,系統通過聲光報警器高頻閃爍并發出高分貝警報聲;情報板發布禁止通行指令,通行信號改為預警色。同時,煙霧發生器模擬產生煙霧,激光發生器發射紅外線照進煙霧,形成‘光幕+投影+各項顯示指令’的交通軟阻斷形式。整個事故隧道洞口封閉用時38.67秒,達到了第一時間‘截斷’事故隧道洞口交通流的目的。”苗鐵軍說。
5秒發卡、20秒繳費通行
在汕頭—湛江高速、濮陽—湖北陽新高速、靜興高速、宜(賓)彝(良)高速等路段,高速公路智能收費機器人已全面推廣。
“對未安裝ETC的車輛,大多數高速收費采用人工收費方法。中鐵交通聯合相關科技企業,共同研發了‘全站無亭+智慧云倉’智慧收費站。”中鐵交通汕湛公司黨工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柳麗君說。
在汕湛高速收費站,記者看到,智能無人收費機器人系統融合了車道信息、事件信息、控制指令等,結合收費業務場景,集成了多種智能化模塊。智能無人收費機器人系統提供入口自助發卡和出口自助繳費服務,實現5秒發卡、20秒繳費通行,提升了收費現場車道通行效率。
濮新高速采用的則是基于智能化云倉系統打造的全域標準化無人值守收費站。無人值守收費站通過設置獨立式發卡機、獨立式繳費機、智能節點三合一設備、智慧云倉、車型識別等設備,將車道信息、收繳費、特情等內容信息匯總到終端,并施行云計算處理和反饋,打破了傳統崗亭式人工收費單一模式,收費時間及通車過關效率提升30%,特情反饋和應急處置效率提升近40%,不僅有效降低建設和人工成本,更為廣大司乘帶來更智能、更便捷、更高效的出行體驗。
在為司乘營造良好通行場景的同時,中鐵交通對高速公路的維修養護也采用了全新數字技術,如北斗邊坡一體化智能監測系統。中鐵交通相關技術負責人解釋說,這個系統結合衛星導航、智能物聯網、融合通信等技術,通過云計算和機器智能進行大數據處理,對高速公路邊坡提供全天候的監測,實時掌握邊坡災變、變化因素、變形量、變化速率、預警閾值等數據,提高了建設和運營管養工作效率。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固定資產投資超50萬億元 適度超前基礎設施投資將發力2022-01-19
- 全國財政超收4800億背后: 經濟穩步復蘇,補充今年“彈藥”2022-01-26
- 交通運輸部:今年將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資2022-03-01
- 推動消費持續恢復 今年重點做三件事2022-03-09
- 中國外貿開局平衡2022-04-14
- 一季度建筑業成績單出爐 同比增長9.2%2022-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