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首次系統部署!全面綠色轉型“路線圖”來了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這是中央首次對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進行系統部署。專家表示,《意見》為我國加快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政策“路線圖”。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綠色低碳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達到16.53億千瓦,占總裝機的53.8%;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為全球提供了70%的光伏組件和60%的風電裝備,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達35.2%;與2012年相比,2023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碳排放強度分別下降超26%、超35%,主要資源產出率提高了60%以上。但與此同時,我國綠色轉型仍然面臨著不少困難挑戰。
《意見》提出,堅持全面轉型。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將綠色轉型的要求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全方位、全領域、全地域推進綠色轉型,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長期以來,我國在資源環境保護方面采取末端治理的模式,但隨著末端治理效果不斷遞減,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從源頭和全過程尋求系統解決方案,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王毅認為,《意見》提出以傳統產業、能源、交通、城鄉建設、消費方式等領域綠色低碳改造升級和轉型為著力點,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有利于逐步實現高資源利用效率、低污染排放和凈零碳排放,助力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意見》提出兩個階段目標:到2030年,重點領域綠色轉型取得積極進展;到2035年,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基本建立。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院長賀克斌表示,綠色低碳發展涉及多個方面,包括推動產業綠色化、節能降耗、污染防治等。以“雙碳”工作為引領,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其實質就是要在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過程中,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形成環境與發展之間的良性促進關系,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
《意見》提出,構建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空間格局,加快產業結構綠色低碳轉型,穩妥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推進交通運輸綠色轉型,推進城鄉建設發展綠色轉型。《意見》還提出,要充分考慮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的發展實際,堅持統籌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科學設定綠色轉型的時間表、路線圖、施工圖,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和行業先行探索。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副校長、碳中和研究院院長樸世龍表示,產業轉型需要源頭、過程和終端各類行業的聯動,涉及傳統產業綠色低碳轉型、新型綠色低碳產業發展以及低碳領域的科技創新等。在空間系統方面,需要城鄉、區域和國際各類空間的協同,涉及全國一盤棋和因地制宜推動區域綠色發展的關系。“我國各個區域產業和能源結構差異較大,應根據不同區域特征,統籌推進協調發展,實現因地制宜協同轉型。”樸世龍說。
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李政表示,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不是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簡單此消彼長的問題,而是需要兩者相互配合、把握節奏和力度,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和經濟成本最優的方式下,實現安全可靠有序替代。
賀克斌表示,發展新質生產力不僅有助于傳統產業升級,還能推動新興產業成長,避免行業內的同質化競爭和泡沫化現象,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
《意見》還提出,積極擴大綠色消費,健全綠色消費激勵機制,優化政府綠色采購政策,引導消費者購買綠色產品,鼓勵用戶擴大綠色能源消費。專家表示,這是中央文件中首次系統部署綠色消費,將與當前正在積極推進的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形成共振。
《意見》對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和標準體系”進行破題,作出了詳細部署,為綠色轉型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例如,財稅政策方面,落實環境保護、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船稅收優惠;完善綠色稅制,全面推行水資源費改稅,完善環境保護稅征收體系,研究支持碳減排相關稅收政策。金融工具方面,延長碳減排支持工具實施年限至2027年年末,鼓勵銀行在合理評估風險基礎上引導信貸資源綠色化配置,積極發展綠色股權融資、綠色融資租賃、綠色信托等金融工具,有序推進碳金融產品和衍生工具創新。市場化機制方面,健全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體系,健全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推進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和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建設,完善綠色電力證書交易制度。
“《意見》發布標志著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綱領性文件已經出臺。”王毅表示,要加強中央統籌,建立健全全面綠色轉型協調機制,做好科學評估判斷轉型與路徑;強化綜合協調,增強經濟社會綠色轉型政策的一致性取向,確保有關部門的綠色低碳相關政策發揮出“1+1>2”的作用。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生態環境部:抓好“兩高”項目源頭防控 推進全面綠色轉型發展2021-06-16
- 綠色發展縱深推進2022-01-06
- 如何實現綠色轉型?杜歡政:通過綠色消費理念推動產業轉型2022-10-19
- 世界最大混合式抽水蓄能項目開工2022-12-30
- 著力實現“雙碳”目標 共同推動綠色發展——寫在第33個全國節能宣傳周啟動之際2023-07-11
-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的意見2024-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