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程專家委員技術問題研討會召開
12月14日晚,2014年度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大會混凝土工程專家委員技術問題研討會在武漢召開,來自全國各地三十余位專家出席了會議。
在本次研討會上,業內專家主要就含泥量對混凝土開裂的影響、綠色攪拌站的建設、混凝土制備過程控制、外加劑應用、干混砂漿離析等預拌混凝土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展開討論。
混凝土工程專家委員技術問題研討會現場
一直以來,礦物摻合料的應用對改善混凝土性能,實現資源綜合利用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實際施工過程中,礦物摻合料品質如何鑒定,摻量如何控制等問題卻是業內一直頗為頭痛的問題。
在本次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就此展開了討論。據介紹,從深圳已經進行的礦物摻合料大摻量實驗結果來看,在保證礦物摻合料品質的前提下,70%的最大摻量是可以實現的,然而在實際施工過程中,由于礦物摻合料品質波動可能較大,各地方摻合料成分也不盡相同,因此結合應用實際,礦物摻合料保守用量控制在30-50%將相對科學。
對于當前業內關注的清水混凝土制備問題,有專家提出了四點意見。首先、建立模架體系是清水混凝土生產的前提條件;其次、清水混凝土需要加強和重視過程管理;再次、做到混凝土拌合物摻量和質量控制的科學化;最后、水泥顏色的控制也需要重視,不同水泥廠甚至同一水泥廠的不同批次水泥均可能存在顏色差異,影響清水混凝土的整體美觀。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預拌混凝土分會秘書長師海霞參加研討會
在本次會議中,專家紛紛表示,在技術角度,國內混凝土質量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基本能夠滿足國民經濟建設的需求,但是問題卻往往出在混凝土的施工過程中,例如原材料品質的控制、施工技術的規范以及混凝土后期養護等等。
因此,一方面混凝土企業需要加強與工程施工方的溝通交流,根據原材料和工程實際情況對混凝土配比作出調整,制定科學的施工和養護方案;另一方面,通過定期的業內專家交流,分享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處理經驗也有利于混凝土性能的保證和行業的技術進步。
專家紛紛發表觀點
當前,高性能混凝土對混凝土耐久性、施工性、抗腐蝕性等特性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而混凝土作為一種極為復雜的建筑材料,做到科學配比、合理施工又并非易事,需要重視和解決的問題仍然很多。在本次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均表示,類似研討會的召開對于正處轉型升級過程中的預拌混凝土行業而言尤為必要,將在促進行業健康發展,更好的服務國民經濟建設方面起到積極作用。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