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愉拍视频-四川一级丰满女老板毛片_久久99精品免费一区二区-91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歡迎您來到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官方網站
協會動態
聚焦混凝土可持續發展——第七屆“井岡山論壇”今日召開
時間:2020-09-27    來源:CCPA行業信息部    分享:
2020年9月27日,第七屆“井岡山論壇”在江西省井岡山市召開。本屆論壇以“混凝土可持續發展”為主題。

2020年9月27日,第七屆“井岡山論壇”在江西省井岡山市召開。本屆論壇以“混凝土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由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江西省散裝水泥和預拌混凝土協會聯合主辦的“井岡山論壇”以推動混凝土可持續發展為目的,圍繞混凝土固廢利用技術、提高混凝土耐久性、混凝土生產質量管理經驗等方面進行充分的交流和研討,歷經7載,已成為中國預拌混凝土行業切磋技術和提升水平的重要學習交流平臺。 

論壇現場

第七屆“井岡山論壇”由江西省建筑材料工業科學研究設計院、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預拌混凝土分會承辦;江西萬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協辦;江西萬銅環保材料有限公司、廣東紅墻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銀杉白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贊助。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吳文貴會長、徐永模執行會長,西省建材集團有限公司林榕董事長,江西省工信廳建材處王小永處長,江西省散裝水泥和預拌混凝土管理辦公室劉文斌主任,江西萬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李世鋒總經理,江西省建筑材料工業科學研究設計院宋冬生院長,北京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副院長、北京《混凝土世界》雜志社社長代德偉,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UHPC分會趙筠秘書長以及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特聘顧問廉慧珍教授,清華大學閻培渝教授等行業專家學者,中國建材報等行業媒體,分會會員企業代表等近300人參加了此次論壇。論壇由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副秘書長、預拌混凝土分會秘書長師海霞主持。

 江西省建材集團有限公司林榕董事長

林榕董事長致辭時指出,“井岡山論壇”已成為混凝土行業具有一定影響力和號召力的技術交流平臺,為混凝土從業者開展學習、交流與研討,了解固廢綜合利用和新型混凝土應用,促進傳統混凝土產業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起到了較好的推動作用。 

林榕分析,當前國際形勢正面臨百年未遇之大變局,我國正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驅動為主的雙循環發展格局。新發展格局對堅持創新驅動,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推進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這對于混凝土行業而言,是挑戰更是機遇。混凝土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迫切需要加快轉型升級,提升高質量發展服務能力。希望“井岡山論壇”能真正凝聚起行業的星火,燎起行業發展的火炬,促進混凝土行業跨越式發展,助力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江西省工信廳建材處王小永處長

王小永處長致辭時介紹,建材行業是江西工業的重點行業,也是全省六大過三千億產業之一。2019年,江西全省建材行業主營業務收入達3124.6億元、利潤324.4億元。其中,全省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440多家,產能2.67億立方米,2019年實際產量達8000多萬立方米、同比增長22.7%(其中商混7520.7萬立方米、增長14.0%),從業人數2萬多人。今年以來,全省建材行業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加快轉型升級為目標,努力克服新冠疫情以及內外部環境變化等因素的影響和困難,經過復工、復產、擴產等過程,行業生產經營快速回升,二季度以后總體保持了產銷平穩、效益增長的良好態勢。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影響和制約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困難和問題。我們希望也相信,本屆“井岡山論壇”的舉辦,將為江西建材行業堅持科技創新引領,打造綠色制造體系,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創造更好條件、提供有效保障。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吳文貴會長

吳文貴會長在致辭時分析,為緩解疫情對經濟的沖擊,國家加快推進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全國基礎設施投資持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新的基建投資將會為中國混凝土行業帶來新的需求,行業景氣度的提升和平臺期的延長,給行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時間和機遇。 

吳文貴介紹,在綠色發展、綜合利用、智能制造和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中國混凝土行業正在進行艱苦卓絕的努力,截止疫情前一直保持增長態勢。同時,一批行業內優秀的混凝土企業通過豐富的探索實踐,在綠色發展、智能制造方面創造了一系列的成果和經驗,這些經驗正在成為全行業綠色發展的基石和方向標。2020年上半年,規模以上企業生產預拌混凝土11.52億立方米,產值超5000億。2019年預拌混凝土行業產量十強企業總產量同比增長15.77%,快于全國整體增速1.28個百分點。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副秘書長、預拌混凝土分會秘書長師海霞 

大會舉行了《混凝土世界》杯第六屆全國混凝土職業技能大賽頒獎儀式,吳文貴會長、徐永模執行會長、林榕董事長、代德偉副院長共同為獲獎單位頒獎。

《混凝土世界》杯第六屆全國混凝土職業技能大賽頒獎

北京金隅混凝土有限公司、石家莊金隅混凝土有限公司、江西贛州萬年青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榮獲《混凝土世界》杯第六屆全國混凝土職業技能大賽一等獎。

可持續發展是混凝土產業艱巨而長久的發展主題,綠色發展是其中的亮點之一。今年9月1日,《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正式實施。其中對建筑垃圾產生量大、消納任務重及加大推進建筑垃圾污染環境防治工作的力度等,指出了明確的法律責任。要求政府加強建筑垃圾污染環境的防治,建立分類處理制度,制定包括源頭減量、分類處理、消納設施和場所布局及建設等在內的建筑垃圾污染環境防治工作規劃。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徐永模執行會長

徐永模執行會長的報告《綠色發展:關于建筑垃圾的政策法規問題》帶來了當前法規與政策對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加快固廢及建筑垃圾資源化步伐的長遠影響、深度思考及工作建議。他提出,關于建筑垃圾相關政策,應補充對改擴建工程、拆除工程的建筑垃圾限量,最大限度回收利用部品構件;補充建筑“分類拆除”要求,更好實現“分類收集、分類利用”;對新建筑,要求在建筑設計階段就考慮部品構件的可拆除節點設計、再利用途徑,最大限度減少建筑垃圾;對新建筑,要求設計采用高性能部品構件,不僅滿足建筑全壽命期的耐久性,還要滿足可多次拆卸再利用的要求,最大限度減少建筑垃圾。 

清華大學廉慧珍教授

清華大學廉慧珍教授作題為《事情正在起變化——混凝土未來的希望》報告。廉教授指出,原材料質量問題、拌和物配合比問題、施工工地加水問題三大問題一直是行業未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是各種原因造成的,廉教授提議,能否換一種思維方法,從自身找找原因?打鐵還需自身硬,要做好自己,改變自己才會有出路,也要做好迎接未來的準備。 

廉教授分析,目前混凝土行業在原材料不可控的情況下,正在悄然發生著一系列的變化:從生產角度講,混凝土攪拌站正在向上下游延伸,并向集團化、智能化發展,開始重視技術研究以及對生產工藝的改造;從原材料角度講,很多現代化砂石企業興起,并延伸產業鏈建設攪拌站,開始關心水泥;從施工角度講,施工單位也開始關心水泥,并與水泥廠合作改造水泥。 

東南大學張亞梅教授

東南大學張亞梅教授分析了《工業固廢在混凝土中應用的安全性》。她首先列舉了鋼渣等的使用引發的工程問題,并對固廢利用不當引發工程質量問題頻發提出了思考。 

張亞梅總結,隨著國家對相關環境政策實施越來越緊,以及無廢城市建設的需要,巨量的各種固廢急需得到合理的處置和利用;混凝土的用量巨大,可以消耗大量的固廢,但固廢在混凝土中的應用要有可靠的應用基礎研究,以確保混凝土的質量和工程的安全;固廢的來源不同、性能不同,且質量波動大,對固廢的利用要注意對原材料性能的檢測;不明來源、性能未知的固廢,絕不能貿然地在混凝土中應用;對混凝土的性能有害的固廢不能應用到混凝土中;建議協會組織對業內相關人員的培訓,并加緊有關標準的制定。 

清華大學閻培渝教授

清華大學閻培渝教授介紹《補償收縮混凝土的性能與合理使用》。閻教授介紹,水化產物的體積小于未水化膠凝材料和水的體積之和,會導致混凝土的自收縮;硬化混凝土降溫導致混凝土的溫度收縮;在不飽和環境中失水導致混凝土的干燥收縮。結構混凝土內部在限制條件下的收縮會產生拉應力,增加了結構開裂的風險。膨脹劑水化產生的體積膨脹抵消混凝土的收縮,是補償收縮混凝土降低開裂風險的理論基礎。 

補償收縮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的關鍵參數之一是標準條件下養護的混凝土的限制膨脹率。膨脹劑摻量應根據設計要求的限制膨脹率,采用實際工程使用的材料,經過混凝土配合比試驗確定。配合比試驗的限制膨脹率值應比設計值高0.005%,用于補償混凝土收縮,膨脹劑摻量30~50kg/m3用于后澆帶、膨脹加強帶和工程接縫填充,膨脹劑摻量40~60kg/m3單純調整膨脹劑摻量,并不能保證不同類型膨脹劑所配制的補償收縮混凝土均能在復雜的實際工程結構中獲得理想的補償收縮效果。 

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王玲教授級高工

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王玲教授級高工介紹了當前國內外混凝土外加劑發展情況。在外加劑研發方面,國外液態速凝劑的應用相當廣泛,在噴射混凝土施工中所占比例越來越大,意大利占90%,瑞典和日本占80%,英國和法國占60%。在納米材料的應用上有兩個突破:采用合成的納米C-S-H凝膠顆粒作為水泥早期水化的晶核、有機納米粒子與水泥相互作用及對水泥水化影響機理的研究。 

王玲分析總結了目前我國混凝土外加劑行業發展動態:外加劑產量持續快速增長,滿足了各類工程建設需求;外加劑企業數量大幅度減少,行業集中度提高;水泥、混凝土和其他行業企業延伸產業鏈進入外加劑行業;混凝土外加劑生產向清潔、自動化方向發展。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UHPC分會趙筠秘書長

下午論壇由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UHPC分會趙筠秘書長和同濟大學孫振平教授主持。

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張同生研究員

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張同生研究員介紹《高強高透水混凝土組成、結構設計中的關鍵問題》。他分別介紹了透水混凝土的研究背景,透水混凝土組成、結構設計的關鍵,漿體流變性能與包裹層厚度的關系, 透水混凝土骨架結構與力學、透水性能關系,高強、高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新方法,透水混凝土工程應用等。  

同濟大學孫振平教授

同濟大學孫振平教授介紹《混凝土外加劑研究進展》。他分別介紹了國內混凝土外加劑發展現狀、當前混凝土原材料和混凝土工程面臨的問題、混凝土外加劑研究新進展等幾個方面內容。 

孫振平提出,當前混凝土原材料和混凝土工程面臨的問題主要是:混凝土原材料不斷出現的新問題和混凝土工程不斷提出的新要求與混凝土外加劑產品和應用技術尚不夠完善之間的矛盾。混凝土原材料新問題和混凝土工程新要求將長期存在,混凝土外加劑工作者任重而道遠。 

重慶大學楊長輝教授

重慶大學楊長輝教授作《對堿礦渣混凝土應用相關問題的認識》報告。楊長輝介紹了堿礦渣混凝土研究發展與工程應用情況,分析了堿礦渣混凝土應用相關問題。堿礦渣混凝土可以用于普通混凝土用的場合,在搶修搶建、結構改造與加固以及耐腐蝕工程中應用更有利于發揮其性能優勢;礦渣粉磨至應用的存放時間不宜少于7d;含泥量低于8%的集料可用于制備堿礦渣混凝土;溶液穩定性受貯存溫度的影響:10℃;配合比設計可按下式計算:

中國建材檢驗認證集團北京天譽有限公司張利俊總工

中國建材檢驗認證集團北京天譽有限公司張利俊總工作《再生骨料制備GRC裝飾制品及應用》報告。介紹了再生骨料制備GRC裝飾制品研究情況和建筑垃圾廢棄物利用新標準發展現狀,并介紹了CSTM建筑和工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委員會。

張利俊介紹《建筑垃圾再生資源在高品質裝配式建筑板材中的應用》項目時指出,該項目利用建筑垃圾再生資源制備裝配式建筑用高品質GRC板材。突破了再生GRC裝飾制品吸水率高的技術瓶頸,獲得低吸水率、防水和寒冷、潮濕環境下應用時具有高耐久性性能的再生GRC裝飾制品制備技術,降低天然骨料資源的消耗,降低GRC裝飾制品的成本,提高了建筑固廢的回收利用率和附加值。再生GRC裝飾制品中再生骨料替代天然石英砂比例60%;抗沖擊強度30KJ/m2以上;吸水率4.0%以下;凍融循環150次表層未發現起層、剝落、掉角等破壞現象,質量損失小于1%,同齡期抗彎強度損失率小于15%;其他性能如抗壓強度50MPa以上,抗彎強度20MPa以上。

江西省建筑材料工業科學研究設計院劉松柏教授級高工 

江西省建筑材料工業科學研究設計院劉松柏教授級高工解讀了DB 36/T1273-2020《銅尾礦摻合料在混凝土和砂漿中應用技術規程》江西省地方標準。 

劉松柏分析,標準實施可產生的經濟效益,以混凝土摻合料測算:目前尾礦所在地的周邊地區九江、南昌(主要指城區)預拌混凝土年使用量總計約為3400萬方,按占有30%的市場測算,每年可消納約100萬噸銅尾礦。產品銷售價格按現有同類產品市場價格100元/噸(出廠價格)計算,直接經濟效益約為1億元。社會效益,可實現銅尾礦大規模、無害化、高值化利用,不僅可以減少礦山尾礦的排放量,避免或減輕環境污染事故,保護生態環境,消除安全隱患,還可保證礦業可持續發展。實現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發展,是建設生態文明區域的必要保證。 

廣東紅墻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張小富副總裁
廣東紅墻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張小富副總裁介紹《余、廢混凝土處理工藝》。在混凝土生產、檢測、送退貨過程中,會產生余廢混凝土料。常規砂、石分離處理工藝將會產生大量廢水、廢漿(尤其在廢料處理時)和固體廢料,無法妥善處理,是混凝土攪拌站環保問題的重大癥結之一。余、廢混凝土處理劑加入余廢混凝土料中,經攪拌至形成顆粒狀,形成余廢混凝土骨料,并用于混凝土生產,最大限度做到無廢水、廢漿、固廢排放,節約成本,節約資源,實現混凝土的綠色化生產。

北京可耐可特新材料有限公司王曉中高級工程師

北京可耐可特新材料有限公司王曉中高級工程師介紹《重混凝土研究及工程應用》。重混凝土按照其重量的大小,可分為:重混凝土、普通混凝土、輕混凝土。工程中最常用的混凝土為普通混凝土,其密度一般在2400kg/m3左右。通常把密度大于2400kg/m3的混凝土稱為重混凝土。配制重混凝土須采用較重的骨料,所以重混凝土常常又被稱為重集料混凝土或者重骨料混凝土,在核電領域又稱為防輻射混凝土或者屏蔽射線混凝土。

論壇27日議程圓滿完成,3位領導的重要講話、12位專家帶來的精彩報告,為與會嘉賓帶來了一場豐富的信息盛宴,28日,論壇安排了6位專家報告以及“混凝土領跑者Concrete Forerunner”沙龍,敬請關注。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返回頂部

X

您正在使用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


若您無法正常瀏覽本頁面,為了得到我們網站最好的體驗效果,請您更換為360、QQ、Chrome、火狐等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