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捕集與利用技術的碳排放大于碳捕獲
大多數(shù)碳捕集與利用(CCU)技術從空氣中提取二氧化碳,并將其用于其他減排過程。而一項近日發(fā)表于One Earth的新研究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CCU排放的碳比它們捕獲的要多。這一發(fā)現(xiàn)表明,吸引了數(shù)十億美元投資的CCU項目,對實現(xiàn)《巴黎協(xié)定》的排放目標(將溫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攝氏度以內)可能并沒有多大幫助。
CCU技術將二氧化碳從大氣中除去,或者直接從空氣中捕獲,或者從污染源處吸收二氧化碳,然后將其用于制造燃料、塑料和混凝土等。與簡單的碳捕集技術不同,CCU技術不會長期儲存二氧化碳——要么利用能源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燃料,要么利用二氧化碳本身驅動其他工業(yè)或農業(yè)項目,如開采石油或種植植物。
荷蘭奈梅亨大學的Kiane de Kleijne和同事根據(jù)3個標準評估了40多個CCU技術過程的生命周期,即它們能否永久儲存二氧化碳、收集的二氧化碳是否來自大氣和自然資源、這一過程是否零排放。
Kleijne及其團隊發(fā)現(xiàn),這些技術中的大多數(shù)都不符合這些標準,40種技術中有32種排放的碳比它們捕獲的多。只有4種方法可以在低碳排放的情況下投入使用,包括在混凝土生產和石油提取中使用二氧化碳相關技術。
“如果你不得不使用這樣一種技術,而這種技術不具備真正大幅減少排放的潛力,那么這種情況可能是不可取的?!盞leijne說。
英國愛丁堡大學的Stuart Haszeldine也表示:“從事這些活動實際上消耗了更多的碳?!?/p>
“許多技術似乎還沒有做好大規(guī)模部署的準備,因此它們可能無助于在2030年前實現(xiàn)《巴黎協(xié)定》的排放目標。”Kleijne說,“2030年很快就會到來,而許多技術仍處于開發(fā)階段。”Kleijne希望這項研究最終被用來幫助決策者和投資者決定哪些技術值得投資。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xié)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xié)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xié)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2月1日起施行2021-01-08
-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總成交額近2.5億元2021-07-26
- “彰顯了中國綠色發(fā)展的堅定決心”——國際社會積極評價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上線交易2021-07-28
- 明年6月底前基本摸清建材等重點行業(yè)碳排放水平2021-08-06
- 中共中央、國務院:2025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8%2021-11-08
- 十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十四五”全國清潔生產推行方案》202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