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領域科技創新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21-2035年)印發
為貫徹習近平主席在第二屆聯合國全球可持續交通大會主旨講話精神,支撐《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任務落實,以科技創新驅動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日前,交通運輸部、科學技術部聯合印發了《交通領域科技創新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21-2035年)》(以下簡稱《綱要》),明確了未來十五年我國交通運輸科技創新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

為何要制定《綱要》?
為合力落實黨中央關于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科技強國戰略部署,2020年,交通運輸部與科學技術部簽訂了《關于科技創新驅動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合作協議》,明確將共同謀劃“十四五”及未來十五年交通運輸領域科技創新主要任務。在共同開展交通運輸科技創新現狀及研發需求調研、科技發展形勢分析研判等工作基礎上,兩部于2021年印發《關于科技創新驅動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科技創新驅動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路徑和方向。同時,科學技術部在牽頭編制國家“十四五”及中長期科技規劃中,也對交通領域任務進行了重點部署。兩部共同印發《綱要》,目的就是要共同落實上述任務,為交通運輸領域科技創新工作指引方向,推動交通運輸發展由依靠傳統要素驅動向更加注重創新驅動轉變,共同書寫科技與交通融合發展的新文章。

《綱要》提出,交通運輸科技創新要堅持“目標引領、重點突破、協同融合、自主開放”的原則,明確2025、2030、2035年的“三階段”目標,提出到2035年,交通運輸科技創新水平總體邁入世界前列,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全面增強,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前沿技術與交通運輸全面融合,基本建成適應交通強國需要的科技創新體系的目標。

《綱要》從交通基礎設施、交通裝備、運輸服務三個要素維度和智慧、安全、綠色三個價值維度布局六方面研發任務,并對新時期交通運輸科技創新能力建設進行了部署:
>>提升基礎設施高質量建養技術水平。圍繞支撐構建更安全、更耐久、更智能的綜合立體交通網,布局了強化綜合交通運輸理論研究,提升國家重大戰略通道建設技術水平,加強交通基礎設施長期性能科學觀測,推動基礎設施數字化升級等任務。
>>提升交通裝備關鍵技術自主化水平。圍繞促進我國交通裝備和關鍵核心零部件自立自強,布局了加快載運裝備技術升級,強化工程和應急救援專用保障裝備研發,突破核心零部件關鍵核心技術等。同時還部署了超高速商用飛機、超高速列車、飛行汽車等新型載運工具研發,以搶占前沿裝備先機。
>>推進運輸服務與組織智能高效發展。圍繞構建“全國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貨物流圈”,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綜合運輸服務領域的融合創新應用,提升旅客便捷順暢聯程運輸和貨物經濟高效多式聯運水平,增強城市交通擁堵綜合治理技術能力。
>>大力推動深度融合的智慧交通建設。圍繞全面提升智慧交通發展水平,集中攻克交通運輸專業軟件、專用系統等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及空天信息技術與交通運輸融合創新應用,加快發展交通運輸新型基礎設施。
>>推進一體化協同化的平安交通建設。圍繞交通運輸服務安全應急保障新趨勢新要求,從路網風險管控、港航安全應急、軌道交通主動安全以及綜合交通應急等領域,布局了智能安全保障、風險智能管控、快速應急處置及重大疫情應急保障、關鍵崗位人員狀態監測評估等技術研發。
>>構建全壽命周期綠色交通技術體系。圍繞落實國家碳達峰碳中和部署要求,布局了基礎設施綠色建養、綠色環保運輸服務、低碳交通技術等研發應用,全面提升交通運輸可持續發展水平。
>>提升新時期交通運輸科技創新能力。聚焦基本建成適應交通強國需要的科技創新體系,從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科技創新平臺體系完善、高水平科技人才隊伍培育、國際交流合作、成果轉化應用、標準法規體系建設和科普能力提升等方面部署任務。

《綱要》實施,要突出重點、分清輕重緩急,把相關任務合理的部署在五年規劃和年度的重點工作安排中。
>>加強組織協調,建立健全部門協同、部省聯動、政企合作的協同推進機制,深化“科交協同”,完善交通運輸技術創新聯席會議制度。
>>拓寬資金渠道,爭取中央財政科技研發資金支持,推動設立交通領域國家基礎研究聯合基金,加大工程建設項目研究試驗費對科技研發和成果推廣的支持力度,鼓勵企業建立科技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強化科技金融創新,完善多元化投入機制。
>>優化創新氛圍,大力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加快科研誠信建設,建設全國交通運輸新聞宣傳信息共享云平臺,充分調動公眾廣泛參與和支持科技創新的積極性。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一圖+六問,讀懂《關于促進制造業有序轉移的指導意見》2022-01-19
-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關于以制造業為重點促進外資擴增量穩存量提質量的若干政策措施》2022-10-25
- 《關于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 促進形成新發展格局的意見》專家解讀之一 |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服務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行動指南2022-04-02
- 縣城是新發展階段城鎮化建設的重要載體2022-05-09
- 十八部門聯合印發《貫徹實施〈國家標準化 發展綱要〉行動計劃(2024—2025年)》2024-03-27
- 《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4版)》一圖讀懂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