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愉拍视频-四川一级丰满女老板毛片_久久99精品免费一区二区-91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歡迎您來到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官方網站
行業新聞
更好實現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2022年新型城鎮化的四個聚集點
時間:2022-06-15    來源:張紅    分享:
2022年6月7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的批復》,原則同意《“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方案》明確了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2022年6月7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的批復》,原則同意《“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大家都非常關注《方案》的內容,因為《方案》不僅完善了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頂層設計,而且為我們展現出了國家新型城鎮化的宏偉愿景。《方案》明確了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新型城鎮化又有了高質量發展的新內涵。


《方案》最令人關注的是什么?是《方案》強調了實施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持續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完善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化格局,推動城市健康宜居安全發展,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強勁動力和堅實支撐。


認真閱讀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2022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我們可以感受到新型城鎮化的四個聚集點。這些聚焦點都緊緊圍繞著兩個重點使命,一是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二是提高新型城鎮化建設質量。


聚焦點一  全面關注和提高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


堅持把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作為新型城鎮化首要任務,重點針對存量未落戶人口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提高農業轉移人口融入城市水平。持續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各類城市要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需求,暢通在本地穩定就業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渠道。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城市落實全面取消落戶限制政策。


以廣東省為例,《廣東省新型城鎮化規劃》提出,到 2025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 77%,城鎮常住人口10150萬人,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控制在2.3左右。到2035年,廣東將基本實現新型城鎮化,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82%,城鎮常住人口11000萬人。到2035年,城鎮化發展方式全面轉型、發展質量全面提升,城鎮化空間布局和形態全面優化,城市功能品質全面完善,新型城鄉關系全面建立,人的全面發展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得到充分彰顯。廣東省還提出農業轉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除個別超大城市中心城區外的城市落戶限制全面取消,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全面落實。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面均等覆蓋,農業轉移人口融入城市能力顯著提升。


聚焦點二  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積極擴大公辦學位資源,以流入地政府為主、公辦學校為主,保障農民工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落實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入學政策,優先將隨遷子女占比較高的民辦義務教育學校納入政府購買學位范圍。以新生代農民工為重點推動參保擴面,推動企業為農民工繳納職工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等社會保險費,合理引導靈活就業農民工按規定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和基本養老保險。完善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探索推行電子居住證。


聚焦點三  持續優化城鎮化空間布局和形態


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推動形成疏密有致、分工協作、功能完善的城鎮化空間格局。健全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機制。積極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有序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水平。制定出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年度工作要點,推進一批重大項目和重大平臺建設,開展經濟區和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健全省級統籌、中心城市牽頭、周邊城市協同的都市圈同城化推進機制。支持有條件的都市圈科學規劃多層次軌道交通,統籌利用既有線與新線發展城際鐵路和市域(郊)鐵路,摸排打通國家公路和省級公路“瓶頸路”,打造1小時通勤圈。


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支持一批具有良好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集聚人口經濟條件較好的縣城發展。推進縣城產業配套設施提質增效、市政公用設施提檔升級、公共服務設施提標擴面、環境基礎設施提級擴能,促進縣鄉村功能銜接互補。


聚焦點四  加快推進新型城市建設


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建設宜居、創新、智慧、綠色、人文城市。有序推進城市更新。加快改造城鎮老舊小區,推進水電路氣信等配套設施建設及小區內建筑物屋面、外墻、樓梯等公共部位維修,有條件的加裝電梯,力爭改善840萬戶居民基本居住條件。更多采用市場化方式推進大城市老舊廠區改造,培育新產業、發展新功能。因地制宜改造一批大型老舊街區和城中村。注重修繕改造既有建筑,防止大拆大建。健全便民服務設施。開展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重點改造材質落后、使用年限較長、運行環境存在安全隱患、不符合相關標準規范規定的燃氣、供水、排水、供熱等老化管道及設施。健全防洪排澇設施。統籌防洪與排澇,整體提升城市洪澇災害防御能力。推動河湖水系和生態空間治理修復,增加雨水調蓄空間。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健全危險廢棄物和醫療廢棄物集中處理設施、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體系,積極穩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加快補齊城鎮污水處理能力缺口,開展老舊破損和易造成積水內澇問題的污水管網、雨污合流制管網診斷修復更新。開展綠色生活創建行動,倡導綠色出行和綠色家庭、綠色社區建設。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返回頂部

X

您正在使用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


若您無法正常瀏覽本頁面,為了得到我們網站最好的體驗效果,請您更換為360、QQ、Chrome、火狐等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