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加碼重大基建 “十四五”將投超2萬億力推300個項目建設
6月23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廣州市城市基礎設施發展“十四五”規劃》(下稱《規劃》)新聞發布會。《規劃》提出,廣州到2025年將實現傳統和新型、地上和地下基礎設施網絡體系布局更加完善,運行效率、整體效益和服務品質顯著提升等目標,基本形成與國際大都市相適應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有力支撐城市空間拓展和功能提升。
“《規劃》從綜合交通、資源保障、生態環境、安全防護四個方面對城市基礎設施進行了系統性規劃布局,既統籌推動交通、能源、水務等傳統基礎設施,也部署了5G、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同時注重地上和地下基礎設施的有效銜接,切實發揮了基礎設施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作用。”廣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陳旭說。
據透露,廣州“十四五”期間將全力推進的300項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總投資估算約2.04萬億元,“十四五”時期計劃投資約9500億元,這不僅將為《規劃》的有效實施提供有力支撐,也將更好發揮基礎設施穩增長、促投資、優結構、惠民生的重要作用。
建設輻射能力更強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
在《規劃》提出的四大發展任務中,建設輻射能力更強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居于首要地位。根據廣州“十四五”規劃,廣州將要建設樞紐之城,向國內大循環中心節點城市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鏈接城市邁進。
在該領域,廣州已取得不少成績。2020年,白云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首次居全球第一、廣州港貨物和集裝箱吞吐量穩居世界前列、地鐵通車總里程位居全國第三并實現“區區通地鐵”、高速公路密度全國領先。
《規劃》也提出,從綜合交通整體布局看,廣州尚存短板。
根據《廣州市城市基礎設施發展“十四五”規劃(征求意見稿)》,以空港和海港為例,白云國際機場航站設施年設計吞吐能力僅8000萬人次,趨于飽和;港口基礎設施供給存在缺口,大型專業化深水碼頭較少,出海航道等級僅為10-15萬噸級,難以適應港口生產與船舶超大型化發展要求。
陳旭表示,“圍繞基本建成全球重要交通樞紐目標,廣州將加快實施白云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南沙港區國際通用碼頭、‘五主四輔’鐵路客運樞紐等重大項目,打造全球領先國際航空樞紐、高水平國際航運樞紐、世界級鐵路樞紐、華南公路主樞紐、現代化公交都市,基本實現‘123出行交通圈’,構建‘暢通全市、貫通全省、聯通全國、融通全球’的廣州綜合立體交通網。”
廣州市交通運輸局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鄒小江介紹,廣州將高水平推進不同層次軌道項目落地實施。具體包括加快推進在建的11號線等10條地鐵線路,新塘經白云機場至廣州北站項目新塘至機場T2段、廣州東至花都天貴城際、芳村至白云機場城際等8條城際鐵路。
同時,廣州鐵路樞紐將新建廣州白云站(棠溪站)、廣汕鐵路、廣湛鐵路等5個國鐵項目,以及白云(棠溪)站綜合交通樞紐一體化工程、白云機場T3交通樞紐軌道交通預留工程等9個軌道綜合樞紐建設,積極推動廣州與灣區城市互聯互通,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
值得一提的是,廣州還將進一步推進智慧交通發展。此前,廣州黃埔、南沙區均已率先推進自動駕駛混行試點。鄒小江透露,廣州將逐步推進公交、出租車領域的自動駕駛示范應用和商業化運營,探索出行服務的新模式,支持南沙、黃埔、花都等自動駕駛示范區建設,支持頭部企業聚集發展,進一步提升廣州自動駕駛產業競爭力。
2025年將建成5G基站約8萬座
除了建設更強輻射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之外,廣州還將在構建更為可靠的資源保障體系、營造更加優美的城市生態環境、構筑更具韌性的安全防護設施三個方面發力。
其中,在完善資源保障體系方面,加快布局新型基礎設施被列為首要一條。“在數字經濟時代,信息基礎設施是關鍵和基礎。”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林恩雪表示。
據他介紹,目前廣州全市已累計建成5G基站超6.7萬座,實現街鎮一級的5G網絡全覆蓋,5G基站建設自2019年起持續保持全省第一。截至2022年一季度,全市共有固定寬帶接入端口1352萬個,其中光纖端口1301萬個,多個寬帶建設指標多年蟬聯全省第一,2021年底,廣州獲評全國首批“千兆城市”。
當前,數字經濟的發展催生著算力需求不斷釋放,算力已成為數字產業發展的重要生產力。廣州的城市計算水平也在全國排名前列。據介紹,廣州的數據中心機架規模位列全國第三,全市在用數據中心70個、設計機架規模約25.7萬個,已在黃埔、天河、番禺、南沙等區形成集聚效應。
另外,廣州人工智能融合賦能中心等新型算力設施也相繼布局,廣州超算中心加速升級,廣州城市綜合算力排名全國第三。這都為廣州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提供了先決條件。
“下一步,我們將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持續打造全國領先的雙千兆網絡;二是謀劃提升樞紐核心功能;三是推動城市算力高質量發展。”林恩雪介紹,廣州將緊抓國家5G等新型信息基礎設施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全力發揮國內三大通信樞紐核心優勢,加快5G、千兆光纖等新技術布局,在信息基礎設施發展方面繼續保持領先優勢。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注意到,圍繞城市生態環境和安全防護設施建設,廣州也將采取一系列有力舉措。
到2025年,廣州將實現全市域生活污水收集全覆蓋,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危險廢物安全貯存、處置、綜合利用率達100%,醫療廢物集中處置率達100%,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7.5平方米。
另一方面,聚焦安全韌性城市建設,廣州將推動防洪(潮)排澇體系更加完善,消防站轄區消防救援力量全覆蓋,市人均應急避護面積達到1.5平方米,市、區、鎮街、村(居)室內外應急避護場所覆蓋率達100%等目標。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總投資約4.5萬億元!廣州這些大項目動工了~2020-07-07
- 去年廣州生產混凝土總量約4400萬立方,同比大幅增加2021-01-21
- 跑出開年加速度!廣州百大項目撬動千億投資2021-02-23
- 總投資超1.4萬億元!廣州254個項目集中簽約開工、195個項目竣工、228個項目簽約2021-09-28
- 大灣區 新矩陣2022-01-26
- “體力活”變“技術活”——建筑裝配化推動產業工人由“工”變“匠”2022-02-14